蝉蜕配僵蚕一、疏风解热

陆老所拟小儿清解散即以蝉蜕、僵蚕为主药,配大青叶、薄荷、柴胡、黄芩等药而成,对小儿外感高热有显著疗效。

有恶寒流涕者,加葱白、苏叶;高热咽痛者,配元参、芦根;壮热口渴者,配石膏、知母。

二、利咽解毒

蝉蜕散风热,利咽喉;僵蚕消肿结,除喉痹,二药配合有利咽解毒,消肿散结之佳效。

凡风热邪毒所致之急性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皆能用之,常与牛蒡子、山豆根、桔梗、甘草等配用。

对急性喉炎可重用两药,并伍麻黄、地龙,有除痉消肿之效。

对慢性咽炎、扁桃体慢性浸润肥大,常配夏枯草、玄参、青果、胖大海等,有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之效。

三、止咳化痰

他在治疗风热咳嗽,喉痹咳喘及风痰上壅之症,配伍二药,确有相得益彰之效。

风热咳嗽多配桑叶、菊花、紫菀、冬花等;喉痹痰喘配麻黄、杏仁、地龙、川芎;风痰之症多配清半夏、钩藤、天麻、陈皮等。

四、熄风定惊

陆老常以此二药为主药,配天麻、胆南星、牛黄、珍珠母等治小儿癫痫;配竹叶、木通、灯芯治小儿夜啼;配白附子、羌活、防风、赤芍治小儿面神经麻痹等均有捷效。

陆老还常以此二药应用于小儿发疹性疾病及成人头痛、眩晕等病症,有较好的疏风透疹、祛风止痒、清脑定眩等效用。

地龙配川芎一、平喘止咳

地龙咸寒沉降,有解痉平喘之功;川芎辛温升散,有利肺散邪之效,二药相伍,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作用。

陆老常在辨证基础上配伍二药多取辄效,尤对频发性痉挛性阵咳作用显著。

如小儿肺热咳喘配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等;风寒咳喘多配麻黄、杏仁、荆芥、前胡;

对支气管哮喘及成人咳喘重者,常以自裁验方加味九宝汤(桑白皮、大腹皮、紫苏、麻黄、杏仁、陈皮、肉桂、地龙、川芎、川朴、甘草)治疗,有明显的解痉止咳,平喘利肺之效。

二、通窍止痛

地龙为虫类药物,其性走窜,善于通窍活络;川芎为血中气药,其性升散,长于通络止痛,二药相伍,增强了通窍活络止痛之功。

陆老常以此药配天麻、钩藤、僵蚕、蝉蜕、牛黄等治疗小儿癫痫;配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治外伤性头痛;配蝉蜕僵蚕、白芷、菊花治风火头痛;配羌活、独活、桂枝、当归治痹症体痛等,均有效验。

三、祛风止痉。

陆老常以此二药配黄芪、白术、当归、赤芍治疗小儿肢体痿痹;配蝉蜕、僵蚕、钩藤治小儿急热惊风;配黄芪、当归、赤芍等治成人中风、肢体麻木;配羌活、防风、僵蚕、钩藤等治成人晕动症。

山楂配乌梅

一、消食开胃

陆老拟小儿消食散一方,即以山楂、乌梅为主药,开胃消食,再配甘草,酸甘化阴,扁豆健脾养胃,临床用之无不效验。

二、健脾止泻

陆老创小儿止泻散重用山楂、乌梅,几无虚投,被群众誉为“止泻一绝”,中以苍术、砂仁芳香化湿,运脾健中;山楂、乌梅消食化滞,涩肠止泻;猪苓利水湿;干姜温脾胃。全方补而不滞,利而不燥,药味平和,疗效显著。

三、驱虫止痛路路通配王不留行一、通络益肾

现代医学认为,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其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小球局部血管内形成的微循环障碍,中医辨证多属湿热郁滞,水瘀相兼,常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陆老认为,路路通、王不留行二药能行血脉、通经络,又能利水湿、除湿毒,对风热湿毒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急、慢性肾炎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通脑开窍

多年来,陆老在治疗小儿癫痫、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后天颅脑损伤、脑积水及各种昏厥、抽搐等病症时常配伍此二药,多能提高疗效。

三、利水消肿

陆老常取此二药配伍治疗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鞘膜积液等病症,效果显著。

本文选摘自《陆长清临床经验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1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