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典领读伤寒论第六天
一起看视频, 跟着网红学习经典吧! 国医战队《网红领读经典》系列课程 《伤寒论》第六天大青龙汤证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①筋惕肉瞤(shun,音顺):肌肉跳动。 ②乍有轻时:指证情偶尔有所减轻。 38条“太阳中风”是病因概念,系指风寒之邪伤人肌表,非太阳中风证。发热恶寒,身痛,脉浮紧是典型的伤寒表实证,应与麻黄汤治疗。然“烦躁”一症又与麻黄汤证有别。从“不汗出而烦躁”分析,“不汗出”,既为症状,又成为“烦躁”之因。由于寒邪闭表,阳郁不得宣泄,郁而生热,热邪上扰故“烦躁”。大青龙汤证为表寒里热,表里俱实之证,大青龙汤为发汗峻剂。若表里俱虚者,不得与之。原文言“脉微弱”示其里虚,“汗出恶风者”又为表虚,表里俱虚,则为大青龙汤之禁例。若误服则亡阳损阴,产生“厥逆,筋惕肉瞤”之变证。 39条指出大青龙汤证之非典型脉症,由于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临床脉症亦多变例。由脉浮紧变为脉浮缓,由身痛变为身重,反映了寒邪郁表,阳郁渐趋化热之势。脉浮缓与脉浮紧相对而言,热壅经气不利则身重,由于邪气有传入之势,进退于表里之间,故身重常见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提示本证之“身重”、“烦躁”需与少阴病相鉴别。 38条言“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言“伤寒,脉浮缓”仲景如此错综立论,示人风寒之邪不可截然分开,其中风证与伤寒证之辨,当以有汗无汗为准。 由于大青龙汤证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证属表寒里热,表里俱实。故宜表里两解,重在解表,兼以清热。 大青龙汤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另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一倍,为发汗峻剂,意在外散风寒,开郁闭之表;加石膏,清郁闭之里;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滋汗源。麻黄、石膏相配,既相反相成,相互制约,又各行其道,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本方服法需注意:①取微似汗出为佳,勿过汗伤阳。②若一服汗出者,停后服。③若汗出过多,可用温粉扑身以止汗。④若复服过汗,乃至亡阳伤阴,出现恶风、烦躁、不得眠等变证者,应及时救治。 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烦躁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使用禁忌。 辨证要点:大青龙汤证由伤寒表实证兼有阳热内郁症状组成。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身痛或重,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治法:外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 汤证辨析:大青龙汤证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鉴别要点是,两证均为外寒内热证。但大青龙汤证为伤寒表实兼里热,病情较重;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为太阳中风兼里热,病情较轻。 本证成因: 寒闭肌表,阳郁内热。 主症和病机: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 烦躁:必有之证,阳气郁遏而不得宣泄,阳郁进而化热,郁热扰心。 或见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邪郁肌表相对不重,此缓也有实象;寒邪束表,卫遏营郁相对不重,但外寒内热,内外气机失和,故见身重;邪气减退,身重亦减退。 大青龙汤的禁例: 脉微弱,为肾阳虚衰,无力鼓动气血的表现;汗出恶风为肾阳虚衰,表阳不固,温煦失司的特征。表里阳气俱虚,不可服用。 误服后的变证:发汗太过,损阳伤阴,不能温煦四末而厥逆,不能濡养经脉而筋惕肉瞤。 与少阴病辨身重:少阴病身重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身重无休止且伴一系列阴寒证。本条身重是外寒里热,气机不畅而成,身重乍有轻时。 点击 让我们静静地 聆听主播领读经典的声音..... ?版权声明: 1、文源:天医堂学术中心;编校/张荣彬。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oj.com/mhcf/1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秒懂感冒药盒上看清这六个字,很危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