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背诵班黄帝内经第二天
《黄帝内经》第二天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sì)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1.水为阴,火为阳:水润下而寒,故为阴;火炎上而热故为阳。张介宾注:“水火者,即阴阳之征兆,阴阳者,即水火之性情。” 2.阳为气,阴为味:张介宾注:“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此以药食气味言也。” 3.味归形,形归气:归,滋养、生成的意思。味归形,即药食之味能滋养人的形体。气,这里指人体的真元之气。形归气,谓气以生此形。张志聪注:“阴为味,阴成形。地食人以五味.以养此形,故味归形。阳化气,诸阳之气,通会于皮肤肌胺之间,以生此形,故形归气。” 4.气归精,精归化:气,这里指药食之气。气归精,犹言药食之气生成精。化,气化、化生。精归化,马漪注:“所谓精归化者,以化生此精也。化为精之母,故精归于化耳。” 5.精食气,形食味:食,音义同饲,以食与人也。此二句,是上文“气归精”、“味归形”的补充说明。马漪注:“其曰精食气者,明上文气归精也。其日形食味者,明上文味归形也。” 6.化生精,气生形:此二句,为上文“精归化”、“形归气”的补充说明。精归化,故化生精;形归气,故气生形。 7.味伤形,气伤精:此二句,是味归形,形食味及气归精的太过自伤。马漪注:“夫味归形而形食味,则凡物之味,固所以养形也,然味或太过,适所以伤此形耳。如《生气通天论》第十节‘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一节之义,及下文肝经在味为酸,而酸又伤筋是也。气归精而精食气,则凡物之气,固所以养精也,然气或太过,适所以伤此精耳。” 8.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气,这里指人体真元之气。张介宾注:“精化为气,谓元气由精而化也……然上文既云气归精,是气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气,是精生气也。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气互根之妙,以应上文天地雨云之义也……上文云味归形,则未有形伤而气不伤者,如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是皆味伤气也。” 9.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凡物之味者属阴,故多下行而走下窍;凡物之气者属阳,故多上行而达上窍。 10.味厚者为阴……薄为阳之阴:张介宾注:“此言气味之阴阳,而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也。”阴之阳,即阴中之阳;阳之阴,即阳中之阴。王冰注:“阳为气,气厚者为纯阳;阴为味,味厚者为纯阴。故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 11.味厚则泄……厚则发热:马漪注:“唯味之厚;乱为纯阴,所以用之则泄泻,其物于下,如大黄气大寒,味极厚,为阴中之阴,主于泄泻……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所以用之则流通,不至于泄泻也。如木通、泽泻为阴中之阳,主于流通……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所以用之则发其汗于上,如麻黄为气之薄者,阳之升也,故能发表出汗……气之厚者为纯阳,所以用之则发热,不止于发汗也,如用附子则大热之类。” 12.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气,指正气。之,作使、令解。马漪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用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后世对壮火、少火的含义,有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壮火即病理之火,少火为生理之火,如李中梓注:“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 13.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前“食”字,是消蚀的意思;后“食”字,音义同饲。马漪注:“何以壮火之气衰也?正以壮火能食吾人之气,故壮火之气自衰耳。何以少火之气壮也?正以吾人之气能食少火,故少火之气渐壮耳。” ?版权声明: 1、文源:国医战队学术中心,编校/张荣彬。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oj.com/mhcf/1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山的杏子熟了,再不来吃,就要等下一年
- 下一篇文章: 大师不按照中医理论,中药西用效果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