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jiepai/12746.html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学麟教授运用小青龙汤临床经验

摘要: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李学麟运用小青龙汤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李医院应用小青龙汤为主方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构建数据库,挖掘数据,分析李学麟运用小青龙汤的规律。结果:李学麟运用小青龙汤治疗的病种中医主要为咳嗽、哮病、感冒等,西医主要为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证候多为表寒里饮证、风痰犯肺证、风寒犯肺证;用药以温热性药物为主;常用中药组合有蜜麻黄-火单苦杏仁、蜜麻黄-射干、法半夏-茯苓等。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可客观发掘李学麟临床运用小青龙汤的诊疗及用药规律。

运用现代技术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李学麟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之一、全国“最美中医”、福建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对小青龙汤有着真知灼见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分析名中医李学麟在临床中运用小青龙汤的医案,探讨其诊疗及用药规律。1资料与方法1.1医案采集1.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李学麟年7月—年7医院名医苑出诊的门诊医案作为数据来源。

1.1.2纳入标准

(1)医案信息包含姓名(以编号代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医证型、中药组成及剂量的医案,资料完整;(2)纳入应用方剂明确为小青龙汤(基本方: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甘草)的医案。

1.1.3数据采集

双人录入,逐条核对,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自动构建数据库。

1.2医案数据规范

为实现数据分析,对医案的自然语言进行了规范处理。研究利用上述系统配备的中医药术语词典,自动对医案数据进行术语抽取和规范化处理。对医案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组成及单位药剂量、中医证候、治法、症状、舌质、舌苔、脉象等字段的数据标准化处理。中医疾病、证候名称等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中药药名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及中国中药数据库。

1.3医案数据挖掘

本研究应用上述系统中的“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模块,调用医案规范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中医疾病、西医疾病、证候、中药等频次统计,挖掘药物关联分析等,从而实现以频次为核心的显性经验分析及以关联为核心的隐性经验挖掘。

2结果

2.1病种频数分析

对例医案的疾病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中医疾病15种,以咳嗽、哮病、感冒等疾病为主,频次排名前10位的疾病见表1;西医疾病15种,以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为主,频次排在前10位的疾病见表2。

表1例医案中频次前10位的中医疾病表2例医案中频次前10位的西医疾病

2.2中医证候频数分析

对例医案的中医证候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涉及中医证候38种,以表寒里饮证、风痰犯肺证、风寒犯肺证、风邪犯肺证等为主。统计频次排前10位的中医证候见表3。

表3例医案中频次前10位的中医证候

2.3药物频数分析

对例医案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使用中药次,涉及92味中药,把中药按四气进行归类,排在首位的是温性药,频次为,百分比为41.17%,中药四气频次排序结果见表4。

表4例医案中中药四气归类

2.4中药关联分析

对例医案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置信度揭示了A出现时,B是否也会出现或有多大概率出现。如蜜麻黄-燀苦杏仁置信度0.96,表明李教授在运用小青龙汤中,用蜜麻黄时96%的概率会用单苦杏仁。支持度揭示了A与B同时出现的概率。如蜜麻黄-单苦杏仁支持度为0.74,表示李师运用小青龙汤中,同时运用蜜麻黄-单苦杏仁的概率为74%。

对例医案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共获得8条中药组合关联规则,包括蜜麻黄-单苦杏仁、蜜麻黄-射干、法半夏-茯苓、射干-地龙等,见表5。

表5例医案中的药物组合关联规则

3讨论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多数医家认为,“心下”系指胃脘部,由于水饮停聚在心下胃脘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发干呕;若水饮上逆,凌心射肺,肺失宣肃,则发为咳、喘;“伤寒表不解”则致发热。综合两条条文的内容可见,外寒里饮是小青龙汤证的基本病机,主症包括咳、喘、干呕、发热,病位在肺,与胃、心相关,涉及的兼症有渴、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喘等,均与痰饮内停相关。分析李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的疾病中医诊断主要为咳嗽、哮病、感冒、癌症、乳蛾、胸痹、虚劳、喘病、肺炎喘嗽、鼻鼽,如表1所示,癌症全部为肺癌;西医诊断主要以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肿瘤、肺气肿、上呼吸道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病感染、鼻炎居多,如表2所示。分析结果可见,李师临床运用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系疾病,其次是治疗心系疾病,也用于治疗因痰饮所致的多种疾病,应用范围比《伤寒论》更为广泛。

在中医证候方面,古今众多医家均将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寒里饮证。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李学麟临床中小青龙汤主要应用于治疗以风(寒)痰(湿、饮)为主的证候,包括表寒里饮证、风痰犯肺证、风寒犯肺证、风邪犯肺证、痰湿痹阻证、痰饮内停证、邪滞鼻窍证,如表3所示。水液代谢与脾、肺、肾密切相关,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脾主运化水液,一是脾的运化功能,能够协助胃、小肠等将水饮进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液;二是脾的升清作用,能够将既成之津液上输至肺,经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发挥滋养脏腑、润泽官窍的作用。肺主通调水道,一是通过肺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将浊液化为汗液排到体外;二是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向内布敷津液,并将浊液下输膀胱。肾为阳气之根,化气行水。肾主水,主要表现在通过肾阳气化作用完成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作用。若三脏功能失常,均会导致痰饮的形成[11],表3中肺脾两虚、脾肾亏虚、脾胃虚弱等中医病证均与此相关。

痰饮的成因为肺、脾、肾阳气亏虚,温煦不足,运化失司,水道不通,水湿痰饮停聚,饮为阴邪,治病求本,当用温药扶助阳气以消阴翳。温药可通调肺气,振奋阳气,温运中土,运化输布精微,通利三焦,化气行水,则痰饮得化,阳气得复,痰饮难复聚,病证自愈。痰饮为阴邪,其性收敛、凝滞,得温可化、可行,遇阳刚之气则消,故《金匮要略》云:“此言痰饮属阴,当用温药也。”阴邪易耗伤阳气、阻遏气机,温药则能温补阳气,阳气具有温煦、推动作用,可推动气机,运行水液;再者,温药可助长脾肾阳气,发挥发腠理、调水道之效,既能温阳化饮,又能宣通表里阳气。“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治疗痰饮病根本大法。治疗痰饮病用“温药”,使人体阳气得以振奋,既可温化痰饮,又可调节水液代谢,运化水液,痰饮难聚。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的例医案中总共使用中药次,涉及92味中药,按四气进行归类,进行频次统计,温、热、微温药分别为次、次、8次,总占比48.18%,而寒凉药总占比仅为25.93%,见表4。

《伤寒论》记载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为: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炙甘草。分析结果显示,李学麟临床中应用小青龙汤时,常用的药物组合有蜜麻黄-单苦杏仁、蜜麻黄-射干、法半夏-茯苓、射干-地龙、干姜-黄芩、蜜麻黄-辛夷、干姜-炮附片、桂枝-炮附片,如表5所示。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蜜麻黄性味辛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功效是增强润肺止咳,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故所致疾病,以肺失宣肃为主,故多选用蜜麻黄。杏仁味苦性温,色白入肺,降气止咳,蜜麻黄以宣肺定喘为主,杏仁以降气止咳为要。二药配伍,一宣一降,宣降合法,肺气通调,李师蜜麻黄与单苦杏仁必同用,以增宣肃之功。如出现胸膈满闷痰饮阻滞气机,可加射干,射干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化痰散结降气效果甚佳。素体阳气亏虚之人常因寒饮内停而导致咳喘发作,或因陈年宿疾,咳喘日久,耗伤阳气,阳气亏虚,咳喘迁延难愈,李学麟临床治疗中常运用小青龙汤加炮附片治疗,有散有补,寓散于补,扶正祛邪,邪散而不伤正,正如赵嗣真所云:“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1)的数据挖掘,客观展现了李学麟临床应用小青龙汤的规律:(1)小青龙汤主要应用于肺系疾病,其次是心系疾病,也用于因痰饮所致其他疾病。(2)小青龙汤主要用于以风(寒)痰(湿、饮)为主的证候。(3)用药以温热药为主,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4)常用药物组合有蜜麻黄-单苦杏仁、蜜麻黄-射干、法半夏-茯苓、射干-地龙。李学麟运用小青龙汤理论夯实,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赖长沙,林国清,李学麟.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学麟教授运用小青龙汤临床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40(02):94-96.

推荐阅读:

1.经方治愈头面腋汗三年医案一则

2.立夏后,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正是养生关键期!学点规矩不吃亏~

3.柴松岩:辨证论治疑难杂证验案举隅

4.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系列(三十九)——基于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食管癌的用药规律

5.名老中医医案+知识图谱

古今医案云平台

提供40余万古今医案检索服务

支持手工、语音、OCR、批量医案结构化录入

设计九大分析模块,贴近临床实际需求

支持平台海量医案与个人医案协同分析

云医案APP

云医案V1.2.4新增健康医历、快速采集的功能。对写医案、说医案和扫医案的字段输入进行整体优化以及局部功能变更,医案管理、医案同步、个人中心做了相应调整。

仅支持安卓手机,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