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将——麻黄(上)

导读:小子今年方二十,于大学始习中医药,近览《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所感所悟,望与大家分享,希望有前辈不吝赐教,学生深表感恩。对于中医理论有疑之友,望可以相互学习,正如刘力红刘老师在《思考中医》里说中医是早熟品,以致现在才是太超前,不能被理解,接受,所以对于有疑问的朋友,希望能够了解中医,了解中药。最后以最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结束: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西医有时让人清清楚楚的死,对于这样的结果看各位如何去看待吧!谢谢各位能看这篇文章,文笔粗拙,恕罪!

一味麻黄,功本三用,可平喘,可发汗,可利水。名医在手,变化出焉,智圆行方,辩证缜密,投之以用,必效如桴鼓。麻黄味辛,微苦,其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长于春,生于燥地,秉辛金之性其色赤绿而中空,状如葱。青壮实人,发汗常生用,老人、小孩常取蜜炙用或取其绒,以缓其发汗之功,不至害人。麻黄中空,如气管,如水道,且其性辛,从药象学上来看,其可宣肺,可通利水道,温阳化气,使消肿。那这是为何?其实,对于中医了解的朋友都清楚,中医理论上的辛不只是简单的像辣椒那般纯粹的辛辣,辣到掉眼泪那种,还指的是一种向外的,发散的,运动的味道,所以除了这般辛辣外,还有花的辛香等等。而麻黄的辛却正有几分与辣椒的辛辣相似,同样是向外的,吃完辣椒会热得一身汗,麻黄同样,吃完会喘气,但麻黄不一样了,因为它是宣肺气,而不是散肺气,它可以将肺中的邪气宣发而不散失太多的正气,因此麻黄可以平喘,这是因为它把导致你喘咳的邪气都宣发了,那还有什么能让你喘的呢?所以宣肺是因,平喘是果。

那么麻黄利水消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上面说到,麻黄中空,状如水道,所说的这个水道,不止尿道,还有肾小管,输尿管等等,其实不如说是整个泌尿系统。麻黄味辛,所以能带动体内停滞的,无用的水运动出来,同时也能兴奋肾小管过滤功能,从而使这些无用的水排出体外,而达到利水消肿的效果。过去有些医生常言,“南方不比北方,夏日不可用麻黄”于是夏天哮喘发作当用麻黄而不用,而姜春华前辈等人却言哮喘汗出不忌麻黄,认为临床很多患者在哮喘大发时常出大汗,而喘止则汗减。前人有鉴及此者,如王旭高麻杏石甘汤注:“喘病肺气内闭者,往往反自汗出。”“用麻黄是开达肺气,不是发汗之谓”“且病喘者虽服麻黄而不作汗。麻黄乃治喘之要药,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诚有识之见。近览《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思之,若肺得邪而喘,无可从出,必出于皮毛,盖肺与皮毛互为表里也,里之邪,无得出,便寻之出处,所以喘时,汗大作,而邪出,若得麻黄宣肺,祛邪,自然邪出而喘止,汗亦止。这样看来,麻黄得喘时不谓禁用,而是用之必慎重,对于老人,小孩用蜜麻黄或蜜麻黄绒以减缓发汗之力,而不至于伤阴损津。

得寒,无汗,多用麻黄。这是因何?盖麻黄能发散皮毛中所得之邪气,将之以汗带出,病自却。刘燮明前辈有一案,刘某,男,35岁,仲夏之时,臀部多发疖子硬肿无头,此起彼伏曾开数刀及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等未能控制,查局部肤色暗红,硬肿而不灼手,切开处亦少见脓汁,身无汗出,苔白脉弦,诊为阴疽投以阳和汤加减:麻黄10,桂枝10,白芥子9,干姜6,鹿角霜20,红藤20。由此案不难看出,麻黄之意,在于发表,透发表邪,盖此病多是由腠里不开,寒邪无得出,故交结于皮部,寒凝气血淤滞,故肿而不灼痛。方用麻黄以开腠里,使外寒得以透发,里寒得以和,故病愈。

用药如用兵,兵有多少强弱之分,药亦有。细看麻黄,用药之量不一,少得三五克,多得五十。各有说法,有说,麻黄发汗力过强,不可多用而宜小剂量,而有名医却说可用大剂量麻黄今引雷仕卓前辈的经验以论。雷老曾亲见一方,方中麻黄用量多达50克,询问其曰祖上所传,专治风寒湿痹,麻黄一药曾用达克。魏某,男,52岁,主诉下肢痿软,无力行走,多拄杖勉而行走,该医者遂拟一方:麻黄50,桂枝50,血竭5,白芷10,制川乌、制草乌各10,川牛膝10,熟地黄10,制乳香、制没药各10,黄芩10,当归10,威灵仙10,每日一剂,研末吞服,早晚各一次,服药十余剂后,患者即愈,现随访近一年,行走如常,疼痛全无,且工作多月。小子自认为,其量是影响麻黄功效的因素之一,其配伍是影响麻黄功效的因素之二,方中用大剂量麻黄是将麻黄往下引的方法,麻黄小剂量有轻浮上扬,走表的趋势,若大剂量则反而下行,往里,往经络上走,使其不发表而善通经络,通湿痹。且方用牛膝,将麻黄引下焦,故走下而不上,走里而不发表。所以说,中医用药如用兵真是分毫不差啊!

麻黄本三用,名医手中变化多端,只有借鉴感悟,才能有所得,有所传承。

麻黄全身药用,却功用不同,地上部分是发汗,而地下部分却是止汗,这不正是一个平衡的结果吗?中医就是圆,就是平衡啊。麻黄发汗,麻黄根却止汗,一般来说都只是用一种,要不就是表实用麻黄发汗,要不就用麻黄根来止虚者自汗盗汗,可能很多人想不到,这两种药是可以一起用的。以陈鼎祺前辈一案来讨论,一周姓患者,男,54岁,咳喘8个月,喘而多汗,久治不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陈师用其治疗咳喘的经验方,炙麻黄、冬瓜仁、苇茎、杏仁、前胡、百部、枇杷叶、浙贝母、瓜蒌、金银花、蒲公英、甘草,加麻黄根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不但咳喘止,且流汗多亦消失,血压亦未升高。此创举令人深思,本草的奇特,是穷尽一生才能去领悟的啊!麻黄辛,微苦,温;麻黄根甘,平;却一发一敛,一开一合,各有其独特地方,相互制约,不得不感叹中药的神奇。前面说到,麻黄能发散皮毛中所得之邪气,将之以汗带出,其实发散邪气是因,而流汗是一种果,一种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从药象来看,麻黄气味辛,味道也辛辣,所以小剂量轻浮上扬而走气分所以能够发散邪气,所以它重在能发散邪气,但邪气要怎么透过皮毛呢,皮毛那么紧,当然只有流汗,将邪气藏在汗液里排出,才导致流汗的,这样看来,流汗是体内有邪气才会导致的。麻黄根相反是止汗的,中医的观念是平衡,万物平衡,自我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会死亡消失。所以麻黄能发汗,麻黄根就能止汗。有人说,那麻黄根会敛邪气吗?我自认为会的,麻黄也会耗散正气,当然麻黄根既会敛正气,当然也会敛邪气,所以或许在用药中,麻黄用量稍稍大于麻黄根,会起到敛正不敛邪之用。关于这点,希望有前辈能提供案例,让学生学习学习。

麻黄配石膏:辛凉宣泄,外解在表之风寒,内清肺经之郁热,适用于表寒里热之“寒包火”证。

麻黄配熟地:滋肾平喘,适用于肺实痰雍,肾阴耗损,肺气上逆,肾虚不纳之证。

麻黄配黄芩:清宣肺热,既可宣通肺气,又能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郁肺,肺失宣降之证。

麻黄配葶苈子:泻肺祛饮,宣泄肺气。适用于痰饮雍实,水气停滞所致之喘满痰涌。

麻黄配细辛,干姜: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内饮,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上迫于肺,肺失宣降之证。

麻黄配五味子:散敛结合,既可宣肺平喘,又能敛肺降气,适用于肺虚气逆,肺失宣降之证。

麻黄配黄芪:宣肺平喘,益气固表,一散一固,适用于寒痰祖肺,肺气虚弱,肺失宣降之证。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什么原因引起的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oj.com/mhjb/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