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羊,伤寒论笔记之麻黄类方总结
大家好,我是中医二羊,继续跟大家总结的麻黄汤类方,归纳起来看这些方子也不用死记硬背,更不需要生搬硬套,知道变通法则才是关键。继续分享二羊学习伤寒论的笔记,我命名为“原味伤寒论”旨在客观总结原文,尽量少的自我发挥。 麻黄类方部分笔记分享 十二、葛根汤方 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见下利者。 十三、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半夏12克 《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汤证兼见呕逆或下利者。 十四、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各3克,大枣2枚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发热恶寒见身痒者。 十五、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麻黄3克,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6克,炙甘草4克,杏仁3克,大枣2枚 取桂枝汤二、麻黄汤一合之,故治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若其人形如疟,日再次发寒热者,此与上之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大致同,小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证多而麻黄汤证少者。 十六、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3克,大枣2枚,生姜5克,石膏5克 《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证多,越婢汤证少者。 十七、大青龙汤方 麻黄18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生石膏45~克 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覆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此即桂枝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_,此为逆也。《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曰:“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肿重谓之溢饮”。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者,谓发汗以治溢饮的作用二方同,但宜依证选一而用之,不是说二方主同一证。桂枝扬证、越婢汤证并见者。 十八、文蛤汤方 文蛤15克,麻黄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大枣4枚 此为麻杏甘石汤与越婢汤合方,再加酸敛止渴的文蛤,故治麻杏甘石汤与越婢汤的合并证而渴者。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19条: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伤寒论》第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文蛤汤);若不差者,与五苓散。麻杏甘石汤证合并越婢汤证又见口渴明显者。 十九、小青龙汤方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5克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外邪里饮而致咳喘者。 二十、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5克,石膏30~60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小青龙汤证兼烦躁者。总结: 辛温解表第二拨: 1、太阳病,病在表,以项背僵硬为主,核心药为葛根一味。葛根汤为代表,呕则加半夏, 2、解表轻剂:桂枝汤合麻黄汤取一定比例来用,详细参本序列第七篇 3、外有太阳表合并里证 里有热--大青龙汤 里有水饮--小青龙汤,夹热加石膏 里有热、水气--文蛤汤方 更多总结: 本系类全套文章已经全部将陆续更新于今日头条“中医二羊”的专栏《原味伤寒论》,如有兴趣可自行查看。 后续不再更新此处,本号后续会陆续分享二羊的临床案例:《经方临证录》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二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5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含罂粟壳的止咳药不要给孩子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