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的时候用哪个方子的机会多
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每天2分钟重温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第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这个太阳病,本来是桂枝证。这个书里头,一个方剂有他一定的适用范围。这就是某个方剂的适应证,就叫做某方剂之证,比如桂枝汤证就是桂枝汤的适应证。 什么适应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病就是应该用桂枝汤。这个太阳病呀,本来是桂枝汤证,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这类的太阳病,治病的这个大夫呀,他不知用桂枝汤,而反用下法,给吃泻药,这错了。里边本来没病,一吃泻药呀里边就虚了,这个外邪乘虚就进里头去了,所以就发生“利遂不止”。这个外邪就是热邪,古人管这个叫协热利。协同下药,热协同下药而做下利不止,叫协热利。 这个是误治造成的,由于误治不但造成协热利,利遂不止,同时呢这个表也没解,所以脉促。 脉促咱们讲过了,寸脉浮,《金匮要略》上有,脉浮在前,其病在表。表证的时候,关以前的脉是要浮的。促脉,咱们上次讲了,迫近于上又迫近于外,就是寸脉独浮这么一种脉。脉促证明表还没解。 本来应该用桂枝汤汗以解之,这个大夫给吃泻药,一方面引邪入里而下利不止,另一方面表也未解,所以脉现促。 “喘而汗出者”,表里俱热呀,凡是热都往上,热涌于上,所以人要喘。这个汗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里头热使他出汗,桂枝汤证没解也出汗。 怎么治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有治下利的作用,你大量用也解表,解表解肌嘛,……(音频缺失)。 ……是补胃的一个收敛药,有治下利的作用,葛根配合黄芩黄连呢,一方面去热,一方面治利。黄芩黄连咱们常用啊,治下利用苦寒药,只要是热利就行,像白头翁汤,都是用苦寒。 苦寒药不全治下利,栀子就不行,所以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这类的有收敛的作用,所以能够治下利。栀子、大黄更不行了,也是苦寒的药,所以苦寒药咱们也得分析。 这个方子,一方面用葛根,大量用解肌解表,一方面伍以黄芩黄连来治邪热下利,甘草呢,咱们常说它是调百味,其实它也起作用,它治急迫,你们看看这个症急迫不?“下利不止,喘而汗出”,都有急迫的症状,病现急迫之情,都用甘草缓急迫啊。 所以这个方剂,表不解,里有热,下利不止,有里热,热往上,所以反而汗出。这个方剂,也很好理解,以葛根为主药,葛根伍以甘草,是解肌、解表;伍以黄芩、黄连而治邪热下利。葛根也要先煮,但是不用去沫子。麻黄去沫子是因为麻黄的沫子有点副作用,使人头晕,所以用麻黄的时候要去沫子。葛根溶解于水的时间比较久一点,所以它先煮。 这个方剂在一般治痢疾的时候,要有表证不可以用葛根汤,这种下利有用葛根芩连加甘草的机会,尤其是小儿痢疾的时候用这个方子的机会挺多。葛根用少了,不起解表作用的。 胡希恕经方医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0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哮喘,如此治疗,才有可能去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