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热文推荐(点击标题可查看文章) 1、神奇的壮族人秘方,从不外传,得到请多多奉献百姓2、世上本无病,只是痰和瘀,2味中药,化痰又化瘀3、在固精与“忍精不射”之间,你可能只差一道千金锁4、“有性生活”和“没性生活”,身体的变化竟然这么大!5、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拿命去发生性关系,摧毁你,一次足矣!6、两个明目的方子,一个滋阴,一个健脾!? 中医专家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01 一、隐匿期(风寒湿邪侵袭) 患者多由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发,表现为腰骶部酸楚疼痛,活动不便,或痛连项脊,或下肢关节肿痛,痛呈游走性,晨起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病变X线表现多不明显,常需CT确诊。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治宜祛风化湿,散寒通络。 药用秦艽、独活、土茯苓、薏苡仁各20g,羌活、威灵仙、王不留行各15g,川牛膝18g,川芎12g,细辛6g。 若恶风寒等表证明显,加防风、桂枝;项背强痛,加葛根。 二、活动期(湿热毒瘀内盛) 症见腰骶疼痛剧烈,难以俯仰坐立,痛处灼热,或伴下肢关节肿痛,口干,汗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可见细胞反应蛋白阳性,免疫球蛋白多数增高,血沉可增高。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 药用黄柏12g,金银花30g,板蓝根、土茯苓、虎杖、薏苡仁、川断各20g,川牛膝18g,赤芍、白芍、独活各15g,地鳖虫9g,生甘草6g。 若下肢关节肿甚,加泽泻、车前草;伴发热加丹皮、生石膏;遇阴雨天加重,加羌活;若畏寒明显等属寒热错杂者,加桂枝、细辛;痛甚加川椒。 三、稳定期(肝肾亏虚,痰瘀阻络) 症见腰骶及颈项僵硬,晨起尤甚,痛势隐隐,胸闷心悸,头晕眼花,膝软无力,或伴发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治宜滋补肝肾,化痰逐瘀。 药用狗脊、生地各20g,川断、鹿衔草、皂角刺各15g,骨碎补12g,蜂房9g,水蛭6g,乌梢蛇、苏木、泽泻各10g。 若见畏寒肢冷,便清溲清者,加川乌、桂枝;少气乏力,自汗明显者,加黄芪;筋脉拘挛不伸,加白芍;腰部僵硬感明显,加白芥子、炮山甲;低热者,加丹皮、地骨皮。? 中医认为,本病以肾精亏虚为本。 患者多为青少年男性,肾精未充,阳强妄动,多属于阴虚阳亢之体。或遇后天失养,房劳所伤,均可使肾精更亏。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精亏虚,表阳不固,易招致风寒湿热诸邪首犯太阳,出现隐匿期的太阳经证,此时当以散邪为主。 邪气久郁不解,或遇阴虚阳盛之体,从阳化热,均可化生热毒,痹阻经脉,阻滞气血,形成湿热毒瘀互结的活动期证候。患者多以此期就诊,宜选用甘寒之品清热解毒利湿而顾护阴液。 至于稳定期,则以肝肾亏虚,骨节失养为主,形成正虚邪恋的证候特征,宜滋补肝肾为主,佐以虫类动物药搜剔痰瘀而建功。 同时注意活血化瘀,当贯穿始终,随症轻重选择用药。 02 一、祛风散寒法 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及四肢疼痛,痛处固定,遇寒加重,夜间尤甚,活动受限,翻身困难,晨僵,脉弦紧。 病变活动时,可见血沉增快,细胞反应蛋白增高。 中医认为,此期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痹阻不通,以邪实为主。 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法,常用制川乌、防风、威灵仙、豨莶草、透骨草、千年健、寻骨风、薏苡仁、石楠藤、桑寄生、川芎等。 二、活血祛风法 本病具有痛处拒按,部位固定,日轻夜重,转侧不利,翻身困难,清晨或坐后起立时腰背僵硬尤甚,活动后可缓解等证候特点; 说明本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凝滞和经络不通,处方用药时应酌加活血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既可缩短疗程,又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常用川芎、红花、当归、血竭、炮山甲、乳香、地鳖虫等。 三、补益肾督 本病病变主要在腰骶部及脊柱,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质受损严重,易出现脊柱强直和畸形,发生功能障碍。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贯脊直上。故肾督空虚是本病的内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是外因,内外合邪形成本病。 因此,补益肾督应贯穿于治疗过程始终。常用生地、熟地、山萸肉、桑寄生、淫羊藿、狗脊、杜仲、续断、鹿角胶、制附子等药。? 四、搜风通络法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后既有腰脊强痛,转侧不利,又有遇风寒则痛甚等症状,说明风邪不但客入足太阳经、足少阴经,也入督脉。发病后往往内外合邪,表里俱病。 因此,部分病人病情顽固,邪伏较深。经络闭塞不通者,草木之品难以宣达,常于方中加入虫蚁之类搜风通络,使经络通行,邪去不复,疗效大增,常用白花蛇、蜈蚣、全蝎等药搜剔窜透。 五、化痰通络法 部分病人由于反复不愈,久病入络,经络不通,气血壅滞,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凝聚成痰,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骨髓。故可见到关节肿胀、畸形,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涩等。 配伍化痰药物可有助于消除关节肿胀等症状,常用白芥子、半夏、南星、白术等。 三: 1、尪痹: 2、治则:补肾驱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强筋壮骨、祛瘀通络。 3、经验方: 1)补肾驱寒治尪汤:—最常用 川断续12-20g、补骨脂9-12g、熟地黄12-24g、淫羊藿9-12g、 制附片6-12g、骨碎补1-20g、桂枝9-15g、赤白芍各9-12g、 知母9-12g、独活10-12g、防风10g、麻黄3-6g、 苍术6-10g、威灵仙12-15g、伸筋草30g、牛膝9-15g、 松节15g、炙山甲6-9g、地鳖虫10g、炙虎骨、 (透骨草20g、寻骨风15g、自然铜6-9g代虎骨) 2)加减补肾治尪汤:—肾虚标热轻症 生地15-20g、川断续15-18g、骨碎补15g、桑寄生30g、 补骨脂6g、桂枝6-9g、白芍15g、知母12g、 酒炒黄柏12g、威灵仙12-15g、炙山甲9g、羌独活各9g、 制附片3-5g、忍冬藤30g、络石藤20-30g、地鳖虫9g、 伸筋草30g、生薏仁30g。 3)补肾强督治尪汤:—肾虚督寒 熟地15-20g、淫羊藿9-12g、制附片10-12g、骨碎补15-20g、 羌活12g、独活10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 知母15g、地鳖虫6-9g、白僵蚕9-12g、防风12g、 金狗脊20-40g、鹿角胶9g(或鹿角霜10-12g)、川断15-18g、 杜仲15g、麻黄3-6g、炙山甲9g、怀牛膝12-15g、 生薏仁30g、伸筋草20-30g 4)补肾清化治尪汤:—湿热伤肾 骨碎补15-20g、川断10-20g、怀牛膝9-12g、黄柏9-12g、 苍术12g、地龙9g、秦艽12-18g、青蒿10-15g、 豨莶草30g、络石藤30g、青风藤15-25g、防己10g、 威灵仙10-15g、银柴胡10g、茯苓15-30g、羌独活各9g、 炙山甲6-9g、生薏仁30g、忍冬藤30g、泽泻10-15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0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上热搜了中医药有效方剂,阶段性进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