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中药处方的贡献深度观察
王永炎院士(左三)与葛又文(左二)等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王燕平摄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清肺排毒颗粒进行检验。林逸培摄 3年多来,有一张抗疫的中药处方,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这张处方,共有21味中药,3服一个疗程,仅需多元,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这张处方,是中医药抗疫“三方”的代表,也是抗疫3年多使用面最广、使用量最大、使用效果最好、科研成果最多的方剂。 这张处方,早在年2月6日就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推荐使用,后续又被列入第六版至第十版国家新冠诊疗方案,是治疗各型新冠患者的唯一通用方剂。 这张处方叫清肺排毒汤,拟方人为葛又文。 年7月,清肺排毒汤组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年3月,国家药监局批准由清肺排毒汤转化而来的清肺排毒颗粒上市。 近日,清肺排毒颗粒在加拿大获批非处方药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抗疫中药。这标志着中医药走向世界迈出重大步伐。 3年多来,清肺排毒汤成为中医药抗疫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了中医药对全球抗疫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评价:“清肺排毒汤通过中医药抗疫百年大考。” 亲身试药拟良方 年1月20日,葛又文突然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的“现在新冠疫情发生,我们正在多方搜集有关中医方剂,请你也针对核心病机尽快拟个方子。” 葛又文意识到,这次疫情的病因、病机、病理远比以往复杂,对人体的伤害也更严重,一个简单的处方,根本达不到普适、速效、决胜的目的。经过深入研判,统筹考虑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和临床救治的需要,他决定将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等4个经典方剂有机组合在一起,精心化裁为一个创新方剂。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下产生数倍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速度更快。 年1月22日,葛又文把药方首先在朋友圈公布。经过转发,武汉等地的感染者按方抓药,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为了验证疗效,葛又文亲自试药。他先吃了3服观察。后来,又连着吃了12服,其间不断摸脉、查看舌苔、体会感受。5岁的大儿子咳嗽,他就把方子的药量减半,让儿子服用,很快咳嗽就好了。接着,他又让3岁的小儿子按照哥哥的剂量吃药,没有不良反应。 年1月25日上午,王志勇到北京西站为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送行,望着队员们的背影,他陷入沉思:如果没有好武器,战士怎么打胜仗?拿出一个有良好疗效的核心处方,既是最大的辨证论治,也是中医药“大锅汤”抗疫的历史经验。 那段时间,王志勇一直在认真研判多渠道收集来的各种处方。1月26日下午1点,葛又文匆匆走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拟好的处方递交给王志勇,并坚决要求参加抗疫。 当天晚上,王志勇反复揣摩葛又文拟定的处方,彻夜未眠。这个处方颇有创新,不但与几位院士、国医大师对核心病机的研判一致,而且在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兼顾对心脏、肝脏、脾胃和肾脏协同保护。 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看了葛又文的处方,赞叹道:“这个处方包含了几个经典名方,融会贯通,古方新用,组合创新。” 用药如用兵,抗疫如救火。为了尽快深入验证这张处方的疗效,王志勇决定在多个省份启动临床救治观察。 年1月27日凌晨3点,王志勇郑重写下一份《承诺书》:“……今天我决定在山西、河北两省启动临床观察。处方所有权、知识产权归葛又文同志,课题研究成果由课题组成员共享。全部责任由我承担。” 年1月27日下午1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剂临床筛选研究”专项,首批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4省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患者的临床观察。6天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使用清肺排毒汤的例新冠患者,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无转重。 年2月6日晚上6点50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清肺排毒汤前期临床观察结果,同时向全社会公布处方和用法。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推荐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中使用清肺排毒汤。 疫情发生以来,王永炎院士一直高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1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匮要略中只有两味药的方剂,却消补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