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本草丨连翘篇
? 文字by萱草 图片by李崭老师高人 你用或者不用,用对或者用错,连翘就写在那里,不卑不亢,不增不减,不变还是不变。不过看看现在正在使用的,里面的药材连翘,连翘已经变了。 我们知道伤寒原方记载有:麻黄赤小豆连轺(连翘)杏仁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这8味药。里面的连翘叫连轺,并非今之连翘果实,而是用根,不仅如此,古之连翘来源于金丝桃科植物湖南连翘,今之连翘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连翘。 看样子,《伤寒论》里记载的连翘和现在使用的连翘,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在用药历史的长河里,连翘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衍变,直至脱胎换骨,完成了一个成功的品种迁移? 一、连翘的品种迁移 从汉朝张仲景治瘀热在里发黄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里,连轺即连翘,用湖南连翘的根。到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连翘丸用于治疗小儿无辜寒热、结核、颈项瘰疬及心胁腹背有坚核而不痛,也用湖南连翘入药,不过这次用的不是根而是全草,后《集验方》和《外台秘要》都用湖南连翘全草。直到《证治准绳》、《温病条例》里用的就都是木犀科的连翘了。在药用记载里,连翘先是入药的部位发生了变化,而后品种直接发生改变。 从用湖南连翘根到用连翘果实,品种衍变的转折点在宋朝。那时记录药用本草的典籍《本草图经》画了5副药图,其中的“泽州连翘”就很像木犀科连翘,就分布地区而言,泽州在今山西境内,而山西恰恰是木犀科连翘的主产地。 接着同一朝代的《本草衍义》是这样描述的:“太山山谷间甚多,今止用其子,扸之,其间片片想比如翘,应以此得名尔。治心经客热最胜,由宜小儿。”就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此时的药用植物用的是果实,而且外貌符合连翘植物生长的特性。从此以后,植物连翘的果实就名正言顺地变成了正品连翘。 其实,中药里品种迁移的还真不少,同名异物的情况也非常多。可以想象,古时虽然编纂了诸多不仅引经据典,并且着手调研的本草典籍。但对植物形态的文字描述相对抽象,后有附图对的,能绘画可画风却甚是惊奇,也就是说古代描述远远达不到现今拍照摄影那么直观。信息又不能及时共享交流,总的来说,误把这个当那个,用错药材也可能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慢慢的用错或混用的药材逐渐完成了品种迁移。 二、来源相同,疗效一样? 品种迁移后的药材已经不同,药效自然有差别。湖南连翘凉能泻热,兼善利湿。现在的连翘又因采收时间和加工方式不同,又分青翘和老翘。虽然都能清热解毒,散肿消结,但药性却不同,青翘性烈,偏于清肺热,老翘性平,偏于清大肠热。 至于《伤寒论》以前记载的连翘,换做今之连翘,品种变化,药效一定无法等同。而若还将今之连翘功效套用古者,究竟是尊古还是谬用?还当由临床效果来做验证。 上面所提及的青翘,是白露前8~9天采收的尚未成熟的青绿色果实,用沸水煮片刻或笼蒸30分钟后,晒干而得; 李崭老师摄 老翘,一般在10月霜降后果实成熟,果皮变成黄褐色,果实开裂,除去连翘心,晒干而得。 高人摄 按照传统经验,一般处方多开老翘,以色黄、瓣大、壳厚的为好。习惯上也认为老翘优于青翘,老翘为主流品种,医院配方和出口。但是,据了解,很多药房里青翘老翘大多并未分开(即使相当有名的药房也是这样),处于混用中。然而两药效有所不同,有分开使用的必要。 无论从药性来说,青翘性烈,偏于清肺热,老翘性平,偏于清大肠热。还是从药材的有效化学成分里,我们都可以看见青翘和老翘的不同。药典里针对连翘需要测定连翘脂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这两种化学物质代表着连翘的有效成分。其中,连翘脂苷在青翘中的含量远高于老翘,这一物质对细菌有及强的抑制作用,也代表了相比老翘,青翘抗菌效价更高。这样看来,青翘的疗效和老翘也有差别,考虑将两种规格分开使用,也是值得研究探讨。 这里顺便吐槽下药典的质量标准,由于只专注于药材含量的标准把控,有时候会导致一些脱离药用传统的事情发生。我们已经明白连翘药用是果实,但是!由于连翘苷在连翘叶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市面上的复方制剂就开始用叶子代替果实投料。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传统用药基础,难怪中成药疗效普遍不够好。使用叶子入复方制剂还有一个弊端要吐槽,就是破坏野生资源,叶子对野生木本植物非常重要,是他们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大量采摘别人集聚转化能量的结构,不是“夺命”是什么呢? 我国连翘资源比较丰富,连翘虽有较多栽培,但大多作为城市绿化和观赏树。目前,药材商品主要取自野生资源。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一个词汇叫“抢青”,实际上青翘的采收期通常在果实近成熟的9月份至10月中旬,但是由于资源减少,各地人民争先采摘青翘,将它的采收期提前到了7月份,这便是所谓的“抢青”现象。事实上,这直接导致了后期没有“老翘”可以采,不仅如此,抢青的青翘质量不及足月采摘的。 时光荏苒,中药品种迁移,小编疑问,经典里记载的药效,有没有跟着药材品种、用药部位等等变化,而发生改变呢?据了解~连翘用根也有一定临床依据,现在有大量的案例能够支持。包括麻连赤汤,胡希恕的经验也是不用根,直接用果实。 但是,如果如今还是套用古来的药效没有考证,没有改变。那些信任传统和经典的医生又如何验证自己用药的准确与否呢?有个网友给了有趣的回答,他说,中医学习也要“守破离”。 1.“守”: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认真练习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 2.“破”: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 3.“离”: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 这句话有突破自己突破权威的道理有木有! 以上,多么好的匠人精神呀。 往期文章回顾,点击链接: 浅谈伤寒本草 栀子篇 浅谈伤寒本草丨白术篇 浅谈伤寒本草 茯苓篇 浅谈伤寒本草 芍药篇 浅谈伤寒本草丨阿胶篇 28期微课预告如下: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种汗叫麻黄
- 下一篇文章: 省里公布对付流感最新药方,临沂成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