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细辛解表药5仲景药物学
作者:傅延龄 李家庚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细辛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味辛,性温。归肺、肾经。 功效主治 1.祛风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仲景在本方中用气味辛温雄烈之细辛,有佐麻黄祛风解表之意。赵嗣真论及本方时说:“用麻黄细辛以发表热”。钱天来亦说本方是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麻黄辛温发散”。《本草汇言》谓:“细辛佐荆芥、防风能散诸经之风。”《本草经百种录》亦谓:“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证之临床,《药性论》用其治“恶风、风头”。《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是以细辛引诸药以达百节,重在驱风于外。《普济本事方》细辛散则以其为主药配川穹、附子、麻黄,治风治头痛。《方脉正宗》亦以其为主药配紫苏、防风等,治伤风鼻塞。充分说明细辛有祛风解表止痛之功。 2.温肺化饮。“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苓甘五味姜辛汤;还有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甘草去桂加姜半夏汤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夏仁黄汤,这些治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的经方变证迭出,加减频繁,惟各方中用细辛不变,仲景之旨,是取细辛温肺化饮,以止咳喘之功。《药性论》说它能治“咳逆上气”。《本经逢原》说它主“痰结湿火”。《本草通玄》还谓其“主痰厥气壅”。《别录》谓细辛能“破痰,利水道”。大医家陶弘景还赞它“最能除痰”。都说明细辛有温肺化饮、止咳喘之效。 3.散寒止痛。“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仲景用细辛合干姜有温化寒痹以止痛之旨。还有仲景在主治风湿表虚证的防己黄芪汤方后云:“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更说明细辛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再参当归四逆汤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若其入内有久寒者”;乌梅丸中用细辛安蛔,治久痢;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与附子、大黄相配,治寒积便秘、胁下偏痛;还有主治“寒气厥逆”的赤丸,用细辛配乌头温以散寒而止腹痛,可知细辛为里寒证而用。《珍珠囊》谓其主“少阴苦头痛”。并谓以“细辛为主,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本经》说它可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御药院方》之细辛散,《吉林中草药》皆用其配荆芥、黄柏,治牙痛。皆证明细辛是一味温经散寒止痛的要药。 4.通关利窍。《本草纲目》谓:“细辛,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别录》亦谓:“细辛升发辛散”。可“开通诸窍”、“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齆鼻,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日华子本草》亦说它可治“胸中结聚”。《本经逢原》说它还可治“鼻塞不利”。《外台秘要》用其配桂心,治“小儿触冒邪气,口不能言”;《世医得效方》用其末吹鼻,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龚氏经验方》聪耳丸:用细辛未,溶黄腊丸塞耳,治耳聋。《本草正义》则全面阐述了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通关利窍的机制和功用。 用量用法: 仲景用细辛计16方。 1.用量:纵观仲景用细辛的剂量,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治疗内有寒饮和血虚寒凝之“厥”时,发挥细辛散寒化饮的功用,用量多为3两,如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及其类方等8方。另一种情况虽然也是虚实夹杂为患,但阳虚较重,故减轻细辛的剂量为2两,即用其通阳又防其发散太过,同时多与附子相伍,取附子温经助阳之功,如麻黄细辛附子汤和大黄附子汤等5方。至于乌梅丸用细辛6两,赤丸用细辛1两,侯氏黑散中又只用3分,这些丸散中的剂量大小不一,每次服用量都很小。《本草别说》中谓:“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纲目》中亦倡“细辛不过钱”。今人常用1~3g,外用适量。 2.炮制:蜜炙细辛,辛散之力已缓,温燥之性亦弱,达到温肺化饮,祛风散寒而不伤阴。用于年老体弱,痰饮咳喘者[1]。 3.用法: 内服:煎汤,或为末作丸、散。 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指出细辛“反藜芦”,《药性论》谓其“忌生菜”。《本草经疏》说:“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亦说:“风热阴虚禁用。”因此,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阳亢、干咳无痰及孕妇忌服。 药理研究: 主要含挥发油(为甲基丁香油酚)等。有解热、镇痛、抑菌、降压及局部麻醉等作用,华细辛浸剂有浸润麻醉和降血压的作用,但其煎剂能升高血压而无麻醉之效[2]。 临床应用: 1.类风湿关节炎 用细辛30~g,制附子10~30g(先煎),豨莶草30~g为基本方随证加味。每剂水煎两次,每次煎40分钟,共煎成药液ml,分4次服(如用北细辛则剂量太大,宜慎),观察例,全部停用激素。结果:痊愈7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平均治愈时间为30~60天。凡患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可以长服半年无任何不良反应[3]。 2.冠心病心绞痛 用复方细辛气雾剂(取细辛挥发油50ml,加冰片16g,溶于95%的酒精ml内,加二氯二氟甲烷制成气雾剂)。心绞痛发作时,对准口腔按压阀门2~5次即可。观察例,1分钟内止痛者56例(19.9%),1~2分钟止痛者55例(19.6%),2~5分钟内止痛者71例(25.3%),获速效(指5分钟以内止痛者)例(64.8%)[4]。 3.神经痛 用细辛10g,冰片5g(将细辛烘干碾细,过目筛,取细辛末10g与冰片5g混合碾细,瓶装备用)。用时将左手食指压住健侧鼻腔,右手将约0.1g的药粉放置患侧鼻孔前,嘱患者用力吸气,药粉随气进人即可。观察50例,15分钟内疼痛完全消失者38例,2分钟内消失者5例,5分钟内完全消失者2例[5]。 此外,细辛还用于治阿弗他口腔炎[6]、局部麻醉[7]等。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悸、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心律紊乱[3]。 参考文献[1]孔增科《实用中药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39 [2]杨永良《中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4 [3]冯恒善《河北中医》,,(1):16 [4]医院内科,《新医药学杂志》,,(1):13 [5]于国袯《中级医刊》,,(11):56 [6]何恩深《新医药学杂志》,,(1):13 [7]武医院,《湖北卫生》,,(1):68 本文摘自《张仲景医学全书·张仲景药物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术语
- 下一篇文章: 政治纠缠,一朵神奇的马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