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读过《伤寒论》的,都知道太阳病篇中有麻黄汤。但是麻黄汤有哪些药?有什么作用?你可记得?不记得没关系,名医陪你一起记。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解表之首,桂枝杏草齐投,

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必有。

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甘草3克。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麻杏桂甘,九九六三,首药汤头,解表散寒。

本方中,麻黄为君药,发汗以驱在表之寒,宣肺而除风寒之喘;桂枝为臣药,既助君药解肌发表,又可通达营卫。俗云:“麻黄加桂枝,发汗力倍增。”杏仁为佐药,与麻黄一宣一降,使肺气趋于平和;甘草为使药,既调和诸药,又缓和麻、桂发汗之彪性,有护正之功。四药汗中以宣,宣中有降,合肺之本性,解病之原因,用之多效。

本方主治对象为风寒表实证,辨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如属表寒虚证,或亡血、疮疡、淋病者应禁用。中病即止,不可过用,清代医家柯琴有“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之诫(《伤寒来苏集》)。

简便方歌中的“九九六三”,是指四味药物的参考剂量,分别为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甘草3克。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肾炎水肿、麻疹初期和儿童银屑病等的治疗。

麻黄汤,有“感冒第一方”之称。既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又为辛温发汗之代表方。因为感冒之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总以感受风寒之邪者为多,具有明显的环境因素和季节性特征。初感之人,可先予以食疗之法,如生姜红糖茶、葱白生姜汤之类,一般都有效果;如要促汗,可用葱白、生姜合而为糊,分别擦拭手心、脚心、前胸和后背处,即有速效。能食不药,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切不可一见寒相,即投此剂。另,感冒之人,多有内热之前因,感寒而发。寒束于外,热郁于内,故有怵怵身冷、蒸蒸心烦之象。治外之时,不可只顾表证而忘却内因,宜把握时机,灵活用药,明其理、对其因,方可奏效迅速。

附方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甘草3克,杏仁9克,白术12克。

主治肢体疼痛、心烦无汗的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一身尽痛、发热之日晡加剧者。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6克,麻黄6克,杏仁6克。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之胸闷咳嗽、鼻塞声重、语音不出者。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实用方剂歌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温长路编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白殿风治疗费用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