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上亢,精髓气血亏损,经络之气运行失常等,均能导致头痛。前人有根据本病病因的不同,分为外感与内伤头痛的;有从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发作规律和疼痛部位分为真头痛、偏头风、雷头风、脑风、巅顶痛的;还有按经络分布,分为三阳与三阴头痛的。从临床实践中看,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分经辨治头痛具有重要意义,兹述于后:

一、头痛的分经理论源于《内经》

头痛的分经理论源于《灵枢?厥病》篇。篇内说:“厥头痛,而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指出了根据头痛的部位采用分经取穴的方法,如头顶部头痛病在太阳经穴;头痛而耳区觉热,脉搏动明显的,病在少阳而取少阳经穴;头痛兼有面肿心烦者,病在阳明而取阳明经穴。如此等等,说明《内经》对头痛的辨治已初步确立了分经治疗的原则,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给后世医学家用药行针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证,认为三阳经脉俱上头,厥阴经络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则发生头痛。提出治太阳头痛,用辛温之药以发散风寒;治“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属阳明腑实证,予承气汤以泻下热炽;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用吴茱萸汤温厥阴肝寒,以降浊阴。后世王洁古,进一步指出治疗“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萸,巅顶用藁本去川芎”。(《医学启源?随证治法用药》)王氏所谓引经药,就是分经治疗头痛的方法,完善了分经治疗头痛的药物理论。朱丹溪在此基础上根据头痛的各种兼证,对头痛以六经定位,然后采取分经治疗的方法,使《内经》分经治疗头痛的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弦长实,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或吐涎沫,厥冷,其脉浮缓,以吴茱萸汤主之。其后医家均宗朱氏之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对头痛的分经治疗,始于《内经》,代有发展,其内容日趋丰富完善。

二、头痛分经理论的主要内容

头痛的分经理论历代医家均宗《内经》之说,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为基础,以六经立论进行辨证施治。祖国医学认为,经络能运行气血,以沟通表里上下、五脏六腑,是人体脏腑与体表肌肤、四肢百节、五官孔窍联系的通道,凡人体营卫之出入,气血之流通,津液之化行,气机之升降等,都是通过经络的路径而实现的,头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经络的功能偏盛偏衰,经络运行逆乱和郁滞不畅,因此,调治经络在防治头痛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是《内经》强调头痛分经治疗的道理。实践证明,头痛的分经辨治可以提高疗效,是诊治头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头痛分经治疗的立足点在于六经定位,并结合兼证,确定分经治疗的原则。归纳头痛分经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太阳经头痛:由于足太阳经的循行,从巅顶入络脑,别出下项,循臂膊内,夹脊抵腰中,故太阳经头痛偏于后项,连及腰脊,痛在足太阳经部位。

2、阳明经头痛:由于足阳明经上耳前,循发际,下循鼻外,属面部;手阳明经上颈贯颊,故阳明经头痛痛在面部,以前额痛甚为特点。

3、少阳经头痛:由于足少阳经行于头的两侧,从耳中、出走耳前;手少阳经,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少阳经头痛以痛在两侧,常兼耳病为特征。

4、太阴经头痛:太阴为脾所主,脾主运化,有升清降浊之能。若脾阳不足,邪从寒湿而化,太阴经脉因而闭阻,清阳之气不升,清窍不利,发为头痛。临床以头痛而重为特征。

5、少阴经头痛:少阴经脉属肾,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之精血有滋养、濡润清窍的功能。若肾阳不足,邪从寒化,寒凝少阴经脉,经气不利,引起头痛,常兼眩晕、腰痛等。

6、厥阴经头痛:厥阴经脉属肝,连目系,联络眼球周围的脉络。肝主疏泄,有疏达气机,发泄壅滞之能。若肝经寒气上逆,厥阴经脉被阻,经气失利则头痛,常伴呕逆、眩晕等。

三、头痛的分经治疗

1、太阳头痛:证见头痛项强,腰脊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紧。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经气不利所致。治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有汗用桂枝汤,无汗用麻黄汤。常用羌活、麻黄为引经药。针刺常近取天柱,远取申脉、后溪等。

2、阳明头痛:证见头痛而在前额,常痛连目珠,身热,不恶寒而恶热,或腹胀便秘,大便数目不解,舌红苔黄,脉洪数。为邪热内郁,闭阻阳明经脉所致。治宜清泻实热,偏阳明经证用白虎汤加白芷、葛根;偏阳明腑证用调胃承气汤加减。常用升麻、白芷为引经药。针刺常近取印堂、攒竹,远取合谷、内庭。

3、少阳头痛:证见头痛偏于两侧,或眩晕呕吐,或寒热往来,口干苦,脉弦等。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治宜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减。临床多以柴胡为引。针刺常近取太阳、头维,远取外关、列缺、中渚、足临泣。

4、太阴头痛:证见头痛而重,痰多身重,或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治宜燥湿化痰,用苍术除湿汤。《兰室秘藏?头痛门》云:“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可资参考。针灸常取足三里、丰隆等。

5、少阴头痛:证见头痛晕眩,足寒气逆,心胸满闷,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侵少阴经脉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独活细辛汤。针灸常取肾俞、三阴交等。

6、厥阴头痛:证见头项疼痛,干呕,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弦迟。为厥阴经气虚寒,阴寒之气上逆,直犯巅顶所致。治宜温肝散寒,降逆止痛,方予吴茱萸汤。临床多以吴茱萸为引经药。针灸常近取百会,远取太冲、内关、涌泉等。

周天寒: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巡视员、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

周天寒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