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用于肺热咳喘,可配桑白皮、贝母。亦用于肺阴虚有热之咳喘,可配阿胶。

  ①《药性论》:"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可。"

  ②《日华子本草》:"治痔瘘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

  ③《开宝本草》:"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

  ④《珍珠囊》:"利小便。主肺热,安肺气,补肺。"

  ⑤《本草求原》:"治肺中湿热,声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儿麻疹内陷,喘满声暗,宜加用之。"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咯血。"

性味归经

苦,寒。

①《药性沦》:"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③《纲目》:"微苦辛。"

入肺经。

①李杲:"入手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产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禁忌

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炮制

马兜铃:搓碎去筋,筛净泥土。

蜜兜铃:取净马兜铃,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马兜铃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常用配方

1.治伤寒后肺气喘促:马兜铃一分,木通(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紫苏茎叶一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灯芯十五茎,枣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马兜铃汤)   

2.治肺脏虚实不调,痰滞咳嗽,面目浮肿,颊赤虚烦:马兜铃、麻黄(去节)、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两。上捣筛,每服三钱,水盏,入砂糖少许,同煎至六分,食后临卧去滓温服。(《普济方》马兜铃汤)   

3.治肺热咳嗽,气急喘促:马兜铃七枚,桑根白皮(锉)三两,甘草(炙)二两,升麻一两,灯芯一小束。上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一日三次。(《圣济总录》)   

4.治久嗽不愈:用马兜铃五钱,蒌仁霜二钱,北五味一钱。俱炒共为末,每服一钱,早晚食后白汤调送。(《本草汇言》)   

5.治血痔诸瘘疮:用马兜铃一两,甘草五钱,怀生地,于白术各二两。作五剂,水煎服。(《本草汇言》)   6.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千金要方》)   

7.治肺气热闭,下为癃闭或为淋涩:用马兜铃、怀生地各三钱,生甘草一钱,茯苓、木通、灯芯草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8.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玄方》)   

9.治瘰疬久不消:用马兜铃三钱,当归、生地各二钱,牡丹皮一钱。日饮一剂,渐消。(《本草汇言》)   

10.治鼻渊:马兜铃五钱,麻黄三钱,五味子一钱,甘草一钱,水二钟,煎一钟。加黑砂糖少许。卧时温服即愈。(《外科大成》马兜铃散)   

11.治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炙)。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简要济众方》)

12.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

13.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千金方》)

14.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元方》)

·END·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

请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看

也可给我们留言谢谢

免费发布中药材供求信息:云药通网(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白蚀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