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兰诵读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条文解析: 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黄也。伤寒为寒湿在表,发黄为瘀热在里,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除热散湿。 热反入里,不得外越,谓之瘀热。非发汗以逐其邪,湿气不散。然仍用麻黄、桂枝,是抱薪救火矣。于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甘,加连翘、梓皮之苦寒,以解表清火而利水,一剂而三善备。且以见太阳发热之治,与阳明迥别也。 此亦热瘀而未实之证。瘀热在里者,汗不得出而热瘀于里也。故与麻黄、杏仁、生姜之辛温,以发越其表;赤小豆、连轺、梓白皮之苦寒甘,以清热于里;大枣、甘草,甘温悦脾,以为散湿驱邪之用;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水气也。合而言之,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也。 拓展阅读: 某生,周身泛起皮疹苦痒,用手搔痒则缕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切其脉浮弦,舌苔白而略腻。辨为湿热在表,阳气怫郁不伸之证。疏麻黄连轺亦小豆汤原方,服后令微汗而瘥。(刘渡舟医案) ——《新编伤寒论类方》,作者/刘渡舟,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I版权声明 设计/止一。 版权归灵兰中医所有。 I日签金句投稿邮箱tg lingla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6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配它,可保胃,保肾,保心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