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

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摘自:《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您所有的亲朋好友看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