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写了一部传世巨作《本草纲目》。不过,古代以《纲目》纪要的著作也不少,但为何只有这本《本草纲目》流传最广,即使现在仍是医学领域的“教科书”?

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不是用“手”,而是用“脚”。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从此,《本草纲目》就成了家中必备良品,“士大夫家有其书”。

1、读书最多的太医

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年7月3日),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

彼时,李家也算“医药世家”。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则是当朝名医,医院例目。不过,在明朝,医生职业等级更高的是“官医”,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于是在父亲的督促下,李时珍专心研学,准备入仕为官。

14岁中了秀才之后,李时珍三次赴武昌乡试均未中。官看来是当不成了,索性专志于医,“读圣贤书,不如做圣贤事”,24岁时,李时珍决心放弃科举,随父行医。

后来,李时珍被楚王看重,任王府“奉祠正”,主管祭祀、礼仪和医务,后又在楚王推荐下,医院任院判。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由此,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三十一岁那年,李时珍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利用在“权威学术机构”太医院工作的便利条件,他开始大量阅读医书。为了触类旁通,除了医书,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他也不放过,堪称当时“读书最多最杂”的太医了。

2、穿上草鞋“采访四方”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古人记载的药物形状、草药特性差别很大,求证又很麻烦,甚至还有作者不经试验,靠着“臆测”去乱写。

例如有一味名为远志的草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叶子互生,线形),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还有芸苔,在书里也是常用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表述模糊,各家注释也不统一。李时珍亲自到乡下,在乡民的指点下观察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被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类似情况多了,本想潜心修书的李时珍却不敢写了——都是治病救命的良药,但配比、药效如果不明,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实践出真知,李时珍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不断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李时珍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从猎人那里,他学到了鸟类和野兽类的知识;从樵夫那里,他学到了榆树、柏树等植物的知识;从农民那里,学会了分辨五谷的知识……

3、书成《本草纲目》

重修《本草》,是李时珍一生的宿愿。

年,35岁的李时珍开始写书。从那时候起,他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斗士,他要挑战的是迷信学说,成为带领中药领域走向科学实践的“第一人”。

为了确定这部书的体例,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案头朱熹的一部《通鉴纲目》,他已经看了数遍,对“以纲挚目”、“纲举目张”的编辑脉络也很推崇。

于是,他提笔在稿本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字。

我们都听说过李时珍尝百草的故事,为了揭露“万恶的旧社会”,李时珍可谓义无反顾。彼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当地的道士们说成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不仅被年年进贡,也被官府严格管制。

崇尚科学的李时珍自然想“试试效果”。于是,他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品尝了榔梅。仔细研究后,他才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尽管可以生津止渴,但只不过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果实,并无特殊攻效。

所以,史上名医众多,但只有李时珍名垂千古。除了他的著作之外,还在于他的“实地调研”,明确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就比如他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表述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显然,为了弄清楚酒的功效,李时珍也曾“畅饮”。不过,药理学是他的专长,而酒又是“百药之长”。而这也可以看做是酒与中药最早、最系统的科学化论述,奠定了其“植物养生、平衡身体”的理论基础。

喜欢刨根问底的李时珍,不但研究酒性,更研究酿酒的源头。

他在《本草纲目》中“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恐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的记载,与本世纪初在江西李渡酒业考古发现的“元代酿酒遗址”互为印证,解开了中国烧酒之源的千古之谜。

就这样,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年)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明神宗万历年间,皇帝开始诏修国史,命令中外贡献四方文籍。李时珍之子建元将父亲遗表及本书《纲目》献予。天子嘉许,朝廷命礼部誉写,分两京、各省布政刊行,“士大夫家有其书”,本草之学从这以后才算是集大成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患者皮肤大阅兵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