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公主请添衣,一个方子,可治四
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天冷了,公主请添衣”,的确,寒冷的冬天到了,不添衣是不行了。而且,《黄帝内经》曾告诫后人,“冬伤于寒”,因此,只要一入冬,寒气就会席卷而来,稍不注意,就容易使人感冒咳嗽。对此,医圣张仲景创下了麻黄汤、桂枝汤,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然而,诚如《医学心悟》所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所以,对于医圣张仲景创立的专病专方,后世有些医家却嫌它麻烦,于是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传的香苏散横空出汗,完全不要去考虑“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而且香苏散还不仅仅适用于冬月伤寒,即便是春、夏、秋三季的感冒,运用香苏散,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妥妥是四时感冒的千古名方。 香苏散这个奇效良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香附子、紫苏叶,炙甘草,陈皮#优质作者榜#”等四味中药组成,是一个药简效宏的奇妙方剂,其中妙处,不输于经方。按照原方用法,是先将这几味中药打成粗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三钱,用水一盏,煎去七分,去掉药渣,趁热服用,每日三次;也可以将这些中药打成细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三钱,加适量食盐,用开水点服。现代临床中,香苏散常常改为汤剂使用,也便于临床加减,不过剂量需要按需调整。但凡方药对证,大都屡用屡效。香苏散主要的作用是“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临床常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特征。香苏散方证的核心病机是“风寒外束、内有气郁”,也就是说,香苏散的主治并非完全是外感风寒,其实还有一定的气郁湿滞的现象,是一个表里同病的证候,所以香苏散使用了解表药与理气药,而且还将行气药与化湿药同用,也兼顾了肺、脾、肝三脏,可以说,香苏散这个方子颇具特色,与麻黄汤虽有一些类似,但终究还是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香苏散这个千年名方,它的全方配伍也堪称经典。全方以紫苏叶为君药,主要起到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的作用;以香附为臣药,主要起到行气开郁的作用;以陈皮、甘草为佐药,主要起到理气燥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兼以为使,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药仅四味,驱散外束之风寒,让表证得解,疏通在内之气郁,使气滞必除,方药合拍,必能“表邪解而寒热除,气机畅则痞闷消”,诚如清代名医汪绂所说,“表里兼治而用药有条理,亦良方也”。 从香苏散的方名来看,其中配伍,似乎以香附、紫苏为君药,以陈皮、甘草为佐使药,更为符合。但实际上,香苏散四味中药,每一味中药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且香附屈居臣药位置,也是颇为妥帖的。对于香附的作用,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香附“理气痛,开六郁,散寒邪,利三焦,行结滞”;清代医家姚澜指出,香附“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解六郁,利三焦”。也就是说,香附在全方若作为君药,可与紫苏相得益彰、并行不悖,若作为臣药,亦可以与紫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香苏散药简效宏,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以拓宽它的临床用途,比如风寒表证较重的话,可以加生姜、葱白、荆芥等中药,以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果是气郁比较重,出现胸胁胀痛,脘腹胀满等症状,可以加柴胡、厚朴、大腹皮等中药,来增强行气解郁的作用;如果是湿浊比较重,出现胸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腻的,可以加藿香、厚朴、半夏等中药,来增强化湿运脾的作用;如果咳嗽有痰的话,可以加紫苏子、桔梗、半夏等中药,来增强止咳化痰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方君药紫苏的用法,清代名医徐大椿指出,“紫苏全用,顺气而能散气分之邪,兼行血分”,只可惜现代临床中紫苏的中药饮片里并没有全紫苏这味中药。当然,仅用紫苏叶,也能发挥不错的效果,诚如《本草正义》指出,紫苏叶的作用十分强大,它对外,可以“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它对上,可以“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它对中,可以“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倘若真有包含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的全紫苏,放在全方,临床疗效将会更上一层楼。 香苏散的效用良好,因此被《医学心悟》盛赞为“药稳而效,亦医门之良法也”。当代著名医学家陈潮祖指出,香苏散“此方药仅四味而能反应‘表里同治,津气并调、三焦兼顾’的配方法度”,称它是“结构严谨,用药精当”,十分贴切,“亦非过誉”。香苏散在《局方》中原本是用于治疗四时温疫伤寒,而后世医家根据它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四时感冒,堪称良剂。在现代临床中,香苏散除了可以治疗外感,以及外感夹气滞以及伤食,还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2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妙手仁心,视频演示上海植物园医生为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