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中医课程神农本草二期
了解药物功效,是学习中医的一个重要基础。 中国上古先贤最早发现和使用的药物是草木,因为草木亲切,也易得。后来药物谱系扩大,增加了矿物金石、虫鱼禽兽等等,但药物的构成,仍然是以草木为主。因此中医之本草,等同于中医之药物。“本草”之“本”,既有主体之意,又有本源之意。 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是所有本草著作的本源,是其中唯一的一部经,后世的本草著作基本上是对这部经的注解和补充。 曾经有人问当代一位最有名的中医:在所有中医古籍中,你最笃信的是哪一部?我们以为他会说《黄帝内经》或者《伤寒杂病论》,但他的回答是:《神农本草经》!这令人意外却又觉得非常合理。 他这几年研究《内经》,研究经方,研究五运六气,参访名师,在临床上反复实践,一次次验证了《神农本草经》对药物性能描述的高度准确。这让他很感慨,不禁又再次呼吁,对于药物的认识,也要回归经典! 中国的经典都是相通的,医学经典更是如此。你不能说你认同《黄帝内经》,爱好经方,对药物的认识却是从《本草备要》《本草纲目》,甚至当代《中药学》中来的。什么叫经方?只有医理本于《内经》,药理本于《本草经》,创制出的方子才叫经方。换句话说,不懂《黄帝内经》,不探究《神农本草经》,就无法真正理解张仲景。 很多人学了经方,却不懂得经方的加减。桂枝汤的五味药,桂枝加至五两,就变成了桂枝加桂汤,治疗气上冲胸的奔豚。如果将芍药加至六两,就变成了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腹痛。剂量一变,主治完全不同。张仲景对经方的灵活运用,一是基于对病机的把握,另一个就是对药物性能的深刻认识。 还有一些人学了实用的方子,治疗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等等,使用的时候发现病情和方子主治有出入,就一片茫然,哪些药剂量要加大,哪些药剂量要减少,或者增一味药,减一味药,都无所适从。原因就在于不懂中药,对中药的功效主治不了解。 宣明中医学社两年前开设了第一期神农本草,学员们收获很大,很多人觉得这次真正走进了中医之门,他们对所学的本草药性印象深刻,至今,还时常拿出讲义笔记复习回顾。 学习“本草”,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中医看待药物的思维方式,这是从《易经》《黄帝内经》一脉相承的“象数思维”。我们不是直接告诉你这味药能发汗解表、能活血化瘀,这是死的知识。我们更重视思维,从药物的植株形态,或动物习性,药物的颜色、气味、味道、生长环境、方位、采摘季节来综合分析药物的功效,这是一个立体推理思辨的过程,非常有趣。如果掌握了这些,你自己就能去大自然中探索药物。 我们的本草课本着宣明学社一贯的尊经原则,对药物的解读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参以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尽己所能使学员看到本草的本来面目。我们讲药物,会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将药物放进经方中去探讨(也会结合一些经典的时方),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草功效的认识,还能对经方有更好的理解,为之后学习《伤寒》《金匮》铺平道路。掌握了药物功效之后,再介绍相关实用的方剂,应对疾病时,对方子进行加减调整就会得心应手。 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堂:总论 1.神农与本草-药物起源 2.人体与药物-治病原理 3.药物之象数-形色气味 4.药物之四气-寒热温凉 5.药物之五味-酸苦甘辛咸 6.药物之形色-多方识本草 7.药物之殊性-认识个性 8.本草与运气-司天备物 9.本草与天时-采药时节 10.本草与地理-药物产地 11.本草与人工-炮制方法 第二堂发汗解表药 细讲:桂枝、麻黄、柴胡、生姜、细辛 略讲:防风、紫苏、荆芥、葱白、淡豆豉 第三堂清热除烦药 细讲:石膏、知母、葛根、升麻、瓜蒌根 略讲:百合、芦根、竹叶、桑叶、桑白皮 第四堂止咳化痰药 细讲:半夏、杏仁、贝母、桔梗、葶苈子 略讲:白前、紫菀、款冬花、竹茹、石菖蒲 第五堂清热解毒药 细讲:栀子、黄连、黄芩、连翘、白头翁 略讲:黄柏、射干、秦皮、苦参、龙胆草 第六堂泻下逐瘀药 细讲: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桃仁 略讲:甘遂、水蛭、?虫、巴豆、麻子仁 第七堂利水渗湿药 细讲: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薏苡仁 略讲:茵陈蒿、赤小豆、防己、通草、瞿麦 第八堂行气活血药 细讲:陈皮、薤白、当归、芍药、川芎 略讲:木香、香附、红花、蒲黄、牡丹皮 第九堂温里祛寒药 细讲:附子、干姜、肉桂、蜀椒、吴茱萸 略讲:乌头、艾叶、炮姜(旋覆花、代赭石) 第十堂补气养阳药 细讲: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 略讲:大枣、饴糖、杜仲、山茱萸、鹿茸 第十一堂补血滋阴药 细讲:地黄、阿胶、酸枣仁、龙骨、牡蛎 略讲:麦冬、五味子、乌梅、枸杞子、龟板 第十二堂参观中医药博物馆 通过标本了解常见中药的自然形态,以及饮片的具体形态,颜色气味。 报名信息如下 授课老师:马社长(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得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隐士散文榆林旧堡千年古松1425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材鉴别图谱赏析28种茎木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