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之病机探讨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麻黄升麻汤,笔者从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两个角度来分析其病机

(一)六经辨证

六经归属时,或有以六经纲证者,或有以经络循行者,或有以六经性质者,或有以药测经者,皆以便于临床运用为选择。

六经辨证认识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方剂,六经归属更是不同,有医家认为该方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五经并病,也有医家将其归属为太阳与厥阴并病。

经以药测经,我认为麻黄升麻汤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并病,麻黄、桂枝属太阳经,升麻、黄芩、知母、石膏属阳明经,干姜、白术、茯苓、炙甘草属太阴经,当归、天冬、葳蕤、芍药属于气血范畴。

因为厥阴病的性质为寒热错杂,而麻黄升麻汤亦为寒热并用之方,所以总归属就为厥阴病,这与仲景将其置于厥阴病篇下亦吻合。

(二)脏腑辨证

麻黄升麻汤的脏腑归属问题,历来争议并不甚多,总归属当为上热下寒,上热者,皆以肺热论;下寒者,或有脾胃阳虚,或有脾肾虚寒。

但是从麻黄升麻汤用药来看,上热下寒的基础上,还应该明确提出气血阴阳的虚实问题,所以其病机应该是上有肺实热兼阴血虚,下有脾虚寒兼水饮盛。

麻黄升麻汤之方剂配伍

麻黄升麻汤药物组成主要是

“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六铢、当归一两六铢、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炙甘草各六铢”。

(一)六经辨证

从六经辨证角度理解该方义,其症状可以分为如下四组:

麻黄、桂枝散太阳之邪;升麻、黄芩、知母、石膏清阳明之热;干姜、白术、茯苓、炙甘草温太阴之寒;当归、天冬、葳蕤、芍药补已损之阴血。

(二)脏腑辨证

从脏腑辨证角度来分析其方义

肺有实热者,以黄芩、石膏、知母清泄肺热;麻黄、桂枝、升麻升散郁热;兼以当归、天冬、葳蕤、芍药补肺阴;苦寒清热和辛温发散之药清而不燥。

脾有虚寒者,以干姜、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脾散寒,利水化饮,有温有利,则泄可除

麻黄升麻汤之用药特色

(二)风药壮气

风药壮气指祛外风之药与补气之药合用,从而增加补气效能的一种方法。

(一)风药引阳

麻黄、升麻、桂枝作为祛风药,并不是单纯解表,在此处亦升散郁气,东垣的升阳散火汤、补中益气汤都借鉴此方思路而来。

方中麻黄、升麻、桂枝配合白术,就可鼓舞气血、益气养正,这和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配防风鼓舞气血,拖邪外出道理相同。

此外,方中用了大量的滋养阴血药,难免不有碍滞之嫌,以风药壮气,气行则血行,补不碍邪,正气自安

(三)量小精专

仲景方,唯此方用量甚小,其自有妙处,莫不能言不与东垣的“补中、升阳、泻阴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补中益气汤之用量亦甚小,高建忠认为“原方这种用量,至少对我们肆意加大剂量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种认识对我们理解麻黄升麻汤以及临床用药控制用量又何尝没有指导作用。

(四)寒热同调

方中用药寒热并施,寒者,以清阳明燥金之热;热者,以温太阴脾之寒。

寒热错杂,并非是真寒假热,格阳亡阳之证,因为方中并无附子、蜀椒、吴茱萸这种大辛大热之品,亦无山茱萸、龙骨、牡蛎这种敛阳潜阳之品,况且仲景先师明确说道其病难治,非为不治。

若然属于真阳外越,真寒假热之证,仲景为何不重投四逆汤、白通汤类,怎么会重新制定一剂量这么小的方剂,而且还用了升散阳气之药,岂不怕阳气绝乎?仲景之高明,绝无不虑之思。

(五)虚实同调

方中用药虚实相兼,虚者,以补肺阴之损,以温太阴之寒;实者,以散太阳之表实,以清阳明之热。虚实同调,病疾弗瘳。

麻黄升麻汤之临床应用

麻黄升麻汤应用近年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口腔科等疾病,在肿瘤应用上也有报道。

如刘渡舟先生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下利。

李赛美教授用于治疗咳嗽、咳血、足跟痛、虚劳等证。

蔡丽慧等人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龈炎等疗效甚好。

王灿勋应用其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结核性腹膜炎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吴如飞观察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可观。

刘敏等以其治疗银屑病、喉痹、变应性鼻炎等。

麻仲学教授在美国运用该方治疗肺癌寒热错杂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认为该方在肺癌中的运用几率极高。

麻黄升麻汤不仅可以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对于疑难杂症亦有良好效果,肺癌可以使用,其他癌症肺转移者未尝不可用。

参考资料:

郭苏健,李俊莲《褒贬不一的千古奇方——麻黄升麻汤》、《伤寒论》、《神农本草经》

欢迎大家前来投稿~

做一个有温度的中医推广

苏文梦

赞赏

长按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白癜风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