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与汗法治疗皮肤病
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2两(去节)连轺2两(连翘根是)杏仁40个(去皮尖)赤小豆1升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升生姜2两(切)甘草2两(炙) (黄病姜翘二两麻,一升赤豆梓皮夸,枣须十二能通窍,四十杏仁二草嘉)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半日服尽。 用药 1.麻黄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千金方》治疗——伤寒热出表,发黄疽,麻黄淳酒汤。(麻黄三两、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显示出麻黄具发汗退黄之功效。 2.连翘根 3.生梓白皮 梓树为紫葳科梓属落叶乔木。《诗经·小雅》提到“惟桑与梓,必恭敬上”,古人称故乡或乡里为“桑梓”,或“梓里”,说明桑树与梓树非同物。 临床上常用桑白皮代替生梓白皮,也有用茵陈或者楸树皮者。楸树与梓树同科同属。 《本经》记载其味苦寒有清热解毒、降逆、杀虫等功效,主治热证、吐逆及皮肤病等。《名医别录》亦言: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方解 全方具有清热利湿兼以宣透解表的功用,就《伤寒论》而言是治疗湿热兼表而发黄者。 本方集解表、利水、通泄于一方,通达表里、上下,除湿退黄,方用‘潦水’煎煮,是取地面流动之雨水,是取其味薄不助湿气之意”。 麻黄开鬼门而泄在表之水气,汗泄则肌肉腠理之风湿邪皆去;杏仁润大肠而利大便,使在里之湿气随糟粕而出;赤小豆除湿散热,利小便;梓白皮清肺利水,水道通则在里之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四药合用,功在使一身之湿邪从毛窍、二阴而走,正合仲圣治湿病之“微发汗,利小便”之明训。连翘根清经络之郁热;甘草奠定中州;姜枣调和营卫。 此方表里双解,诚为治疗风湿热邪表闭里郁之良剂。 故此方不应局限于治疗表证未解瘀热在里之发黄证,凡符合风湿热郁闭之病机者,皆可化裁应用。对于寒湿郁闭,湿重寒轻者,加入桂枝、干姜等温通之药后,亦有验效。 汗法 什么是汗,出汗的作用,出汗的条件 汗属五液之一,对正常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文》曰“汗,身液也”,《内经》论述到“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指汗出是津液外渗于肌肤,起到温肌肤、肥腠理,濡养润泽肌肤、毫毛的作用,使肌肤固密润泽,皮毛光滑。 同时汗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畅通,才能泄泽,津液外达于肌肤以充养润泽; 二是“谷入气满”“阴阳充盛””“阳加之于阴”。《内经》言“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指出谷气化为精,精气胜乃为汗,汗是津液所化生,津液是汗化生的物质基础,汗是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同此理。 因此汗不是简单的水液外泄,而是人体谷气、津液、气血、阴阳充盛的结果,是腠理发泄,阴阳升降出入畅达的体现。其本质是人体精气,是阴阳充盛调和的结果。 张锡纯论述为“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阴阳和而后汗”。其作用是疏通腠理、调整气血、抗御外邪、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汗法的作用 汗法者,散邪之法。其在体内的作用是向上向外的,善驱在表、初期、偏上之邪。 《内经》“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之则疮已”“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 使用汗法,可以鼓舞阳气,布散津液,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宣通腠理、玄府、使邪有出路,从而达到发散风寒,发散风热,透疹解毒,祛风润燥,祛风止痛,宣布肺气,升阳助脾等作用。 汗法的分类 《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的汗法(柴瑞震): (1)辛温开表峻汗法:麻黄汤证; (2)开表清热峻汗法:大青龙汤证和越婢汤证; (3)调和营卫缓汗法:桂枝汤证; (4)小发其汗法: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微发其汗法:桂枝二麻黄一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 (6)复汗、更汗法; (7)先其时发汗法; (8)升津发汗法:葛根汤证和桂枝加葛根汤证; (9)和解发汗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0)温阳发汗法: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1)清透发汗法: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2)祛湿发汗法:麻黄加术汤证、桂枝附子汤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13)化饮发汗法:小青龙汤证; (14)利水发汗法:五等散证、越婢汤证及麻黄附子汤证; (15)熏蒸发汗法。 补充:辛凉解表法。 汗法的法度 《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云:“凡有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日本学者藤平健指出:“仲景发汗疗法,其最大的原则是汗出程度要适当,以周身微汗为好,不管病人体质强弱,也不论使用哪种发汗的方剂或各种发汗的辅助手段,都不应离开这个原则”。 汗法的禁忌 病已入里者禁汗、太阳病转属少阳者禁汗、营气不足者禁汗、误下里虚者禁汗、里热者禁汗、阳虚者禁汗、阴虚有热者禁汗、阴血不足者禁汗。 汗法的补救 对于误用汗法或者汗出过多,而出现一些变症、坏症,仲景也相应提出了补救之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等,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皮肤病的病机 是指由于邪毒﹙包括风寒湿痰火等﹚的侵袭与机体血热、气郁等因素共同作用,以致邪毒搏于血脉,营气不从,逆于肉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卫气归而不得复返,毒邪壅滞血脉,从而使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疼痛以及肉腐化脓等一系列过程。如《内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等。 汗法治疗皮肤病举例 麻黄汤:银屑病、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红斑 桂枝汤: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丹毒、痤疮、白癜风、掌跖角质剥脱症、硬皮病、月经疹、过敏性皮炎 大青龙汤:皮肤瘙痒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荨麻疹、银屑病、麻疹、雷诺氏症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初期 葛根汤:荨麻疹、小儿湿疹、银屑病、痤疮、足癣合并感染 柴胡桂枝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荨麻瘆 麻黄细辛附子汤:寒冷性多形红斑、脱疽、硬皮病、皮肤瘙痒症、寻常性银屑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湿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花斑癣、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带状疱疹、急性湿疹、夏令水疱疹、玫瑰糠疹、寻常型天疱疮、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酵母样菌病、水痘 小青龙汤:荨麻疹、自汗、寻常型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五苓散:弥慢性湿疹、带状疱疹、足跖部水疱、表皮剥脱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型银屑病、鹤膝风、流注 黄芪桂枝五物汤:臁疮、肌衄、脱骨疽、风瘾疹 越婢汤、小柴胡汤:银屑病 桂枝加葛根汤:带状疱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扁平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湿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脱发 乌梅丸:头癖。 案例 刘渡舟医案: 高某某,男,20岁。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而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 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 处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2剂,微见汗出而瘥。 按语:皮肤瘙痒之证,凡见脉浮、苔腻者,皆可考虑使用本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6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藏红花养颜,当归补血,二者合一,给女人最
- 下一篇文章: 特搜靓汤春天湿困,痛风高发常喝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