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北京杏林隆源中医经方工作室

近些年来在经方家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重新学习,再一次对胡(希恕)——冯(世纶)学术体系有了更深理解,结合临床,对《伤寒论》中有些条文有了新的体会,与大家分享,有不足之处请同道多多指正。

《伤寒论》第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泻利不止,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表未解,不能用攻下法,医者辨证不明,误用大下之法,伤胃气,虚其里,造成手足厥逆,脉沉迟,下部不至,泻利不止;同时引邪热内陷,不得外解而上攻,导致咽喉不利,唾脓血。误治导致坏病,正虚邪盛,表里俱困,寒热错杂,补虚攻邪,实难措手,所以谓之难治。

寒热错杂之证,必用寒热错杂之药,所以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芍药十八铢天冬(去心)六铢桂枝六铢茯苓十六铢石膏(碎,绵裹)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方中升麻解百毒,避瘟虐、瘴岚之气,为治咽喉肿痛的要药,主治半表半里;黄芩、知母、石膏、玉竹、天冬清上热而除烦;甘草、干姜温中止利;茯苓、白术利水止泻;当归、白芍养血;麻黄、桂枝引邪外出。纵观此方为治邪在半表半里阴证的治剂,此方证当属厥阴证。因本条所论述的是寒热错杂之证,所用药物也寒热错杂,类似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不同的是为什么用麻黄?

伤寒只能用发汗法解表,不能用攻下法,误下伤胃气,伤津液,伤气血后,不能再发汗,为什么麻黄升麻汤还用大剂量麻黄呢?因为表未解,热未去,麻黄升麻汤中用麻黄、桂枝解表,又因用黄芩、知母、石膏、玉竹(葳蕤)、天冬清热除烦,所以麻黄发汗的力量就不大了,特别是方中有石膏,麻黄发汗的力量更小,而只达到解表效果。

临床见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肠炎见表不解,上热下寒,手足厥逆,咽喉肿痛,腹泻者有用此方的机会。

王老师临床带教,上午临床,下午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痛风这种以往被称为“富贵病”的健康问题正在困扰着人们,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以外的“第四高”。“四高”已经成为人类致命”头号杀手”在中国人的十大死因中,与“四高”相关的死亡人数超总人数的30%,高尿酸绑架了越来越多的人。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人数高达1.7亿,且队伍不断扩大。呈现高流行,年轻化趋势。

王宪武老师,生于中医世家,七岁随家父采药,十二岁学医,十六岁单独迎诊,先后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和承德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习。行医三十年来先后拜六位名(明)师学艺。探索出中医治疗痛风的一套系统方法。运用中医经方、时方、针灸、独家痛风祖传秘方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痛风,达到见效快,疗效好,标本兼治的效果。受到广大痛风患者的好评。

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承本草精神,现长期举办——中医系统治疗痛风培训班

:讲到位听得懂学的会用的上

理论+实践+演示

此班为中医系统治疗痛风培训班,系统学习中医运用经方、时方、针灸、独家痛风祖传秘方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痛风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运用,以精讲与多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员更多动手练习时间,并逐个学员进行指导,以加强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技能。

名师现场演示,学员实操练习

随到随学

报名交费及联系王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