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之麻黄解表药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色道麻、结力根。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间长2.5-5.5厘米,多为3-4厘米,径约2毫米。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 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下部3对合生部分占1/4-1/3,最上一对合生部分达1/2以上。 雌花2,胚珠的珠被管长l毫米或稍长,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约占全长的1/4-1/2,裂口边缘不整齐,常被少数毛茸。 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长约8毫米,径6-7毫米;种子通常2粒,包于苞片内,不露出或与苞片等长,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5-6毫米,径2.5-3.5毫米,表面具细皱纹,种脐明显,半圆形。花期5-6月,种子8-9月成熟。 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 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分布在湿度低水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 辛、微苦、温。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浮肿、支气管哮喘。 每次2~9克。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70个(去皮、尖)。上四味药,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 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50(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药,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泡汤),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药锉为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780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老是咳咳咳helliphe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的地道本草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