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草药地麻黄
这个粟米草,开小黄花如粟。又叫地麻黄,但除了比麻黄稍矮,高不过30厘米,其它无论药效还是外形都相去甚远。 比如地麻黄是一年生草本,而麻黄是草本类灌木。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粟米草,江西田野中有之。铺地细茎似篇蓄而瘦,有节。三四叶攒生一处;梢端时间开小黄花如粟,近根色淡红;根亦细韧。" 这个描述,与今天人们看到的粟米草是一样的。 粟米草,入药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或簇花粟米草的全草。生于荒地沙土,及河坝等处,分布于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淡涩,凉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主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选方: 1、治肠炎腹泻,痢疾:鲜粟米草全草30g,青木香、仙鹤草各9-15g。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青木香苦寒,祛风利尿、清热解毒止痛,可治喉炎、肠炎、腹泻等。 仙鹤草苦涩平,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 二药与主治腹痛泄泻的粟米草共治病症。 2、治皮肤热疹:用全草6g捣烂包脉经(即寸口)。(《贵州民间药物》) 3、治火眼:地麻黄(嫩尖)七朵,九里光(嫩叶)七张,两药混合冲绒,塞在鼻内(左眼痛塞左鼻,右眼痛塞右鼻),随时更换。(《贵州民间药物》) 九里光又叫千里光,性味苦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皮肤湿疹疮疖等。 4、治中暑:粟米草全草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目赤肿痛:粟米草15g,天胡荽15g,问荆15g,千里光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版) 目赤肿痛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侵袭目窍,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骤然发生目赤肿痛。 治宜清泻风热,消肿定痛。 天胡荽全草入药,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目翳、喉肿、痈疽疔疮等。 问荆甘苦平,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治抑制虚火上浮导致眼疾。 二味合用,不仅可抑制虚火上浮导致眼疾,更可让热浊从二便而出。 与清热解毒的千里光,以及清热化湿,解毒消肿的粟米草合用,共治目赤肿痛。 6、治疮疖:鲜粟米草全草适量,捣烂外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以上,便是粟米草的入药选方。你见过粟米草吗?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8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好学中药麻黄根麻黄
- 下一篇文章: 支气管炎的中成药,10款支气管炎特效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