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沛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又当活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又当活看 ——三叉神经痛案 一位多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年5~8月经余治疗后,至今未曾再有发作,后因其他病来诊,翻阅其病历,将治疗经过略述如下,供参考。 霍某,女,68岁,三叉神经痛病史已三四年,经中西医药、针灸结合治疗,仍频繁发作,常1个月发作三四次。痛时面部不可触摸。年5月24日初诊:左侧头面部疼痛。患侧面部有胀麻感觉。自汗出较多,恶风畏寒,舌淡,脉弦细。初用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如下: 葛根30克 麻黄15克(先煎) 白芍15克 桂枝15克附子25克 细辛12克 大枣15克 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 服药后,疼痛很快就减缓。后以当归四逆汤加附子,处方如下: 当归25克 白芍15克 桂枝20克 细辛12克附子25克 木通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15克 连续服到8月份,便自己停药,至今未有再发。 沛按: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疾患,常反复难愈,中医治疗宜须辨寒热阴阳。此患者畏寒恶风,脉弦细,应是阳气不振,寒邪凝滞,经隧不通。先以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散寒止痛。此证自汗出本非麻黄所宜。但麻黄实为温散寒邪、振奋沉阳之要药,故以大剂附子温阳止汗,桂枝和营以制之,痛缓即可去之。继以当归四逆汤加附子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以善其后。患者已近1年未发作,不敢轻言根治,嘱其宜慎风寒,继续观察。 莉娜按:麻黄、桂枝虽都是发汗药,但是还有各自不同的药证,此案与前面的外展神经炎案,皆取麻黄“振奋沉阳”的作用,都不是桂枝可替代的。而在有“汗出”的情况下,是不是还可以用麻黄? 《经方实验录》中有“病汗”“药汗”之说,虽然原是针对桂枝汤而言,其实对于所有发汗药,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曹氏认为,疾病本身的汗出症状称为“病汗”,这种汗出多带凉意;服发汗药后的遍身微汗出,称为“药汗”,这种汗出多带热意。 桂枝证本有汗出,为什么还用桂枝继续发汗?对此姜佐景继续解释道:“中风证而服桂枝汤,‘先得药汗’,是‘发汗’也,‘病汗’遂除,亦‘止汗’也。”虽然患者有汗出,但表邪并不能随汗而解,须通过药物的发汗,汗出透彻,表邪才能随汗而解,表解后汗出自止。 佐景又云:“发汗与否乃服药后之现象,服后之现象等于方药加病证之和,非方药而独专也。详言之,桂枝汤必加中风证,乃得‘药汗’出,若所加者非中风证,而为如本案之里证,必不得汗出,或纵出量必甚微,甚至不觉也。”发汗只是服药后的现象,而不是使用桂枝汤的全部目的,无须发汗之证,服桂枝汤后,也不是必然会有汗出的。 桂枝类方中,桂枝用量较大的方剂,都不是用来解表的。桂枝汤用桂枝三两,桂枝甘草汤、苓桂甘枣汤、桂枝附子汤、附子甘草汤则用桂枝四两,桂枝加桂汤用桂枝五两。可见,将桂枝用作其他作用的时候,仲景并不担心其发汗的作用。 其实麻黄汤亦然,而且越婢汤证和麻杏石甘汤证都是有汗出的,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当然,麻黄的发汗作用远胜于桂枝。根据临床观察,麻黄造成汗出过多是会有的,但即便用到25~30克,也不如造成心悸、手抖、失眠的多见。是否出现副作用,又和个人体质有关。所以临床上使用麻黄,应该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而且要跟踪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多做几个心电图。往往副作用会在服药几天,血药浓度上去了才出现。这个时候可以稍减量,等到适应了,再慢慢把量加上去。 -END- 有用就扩散 有用就点在看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 作者/黄仕沛,何莉娜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喜欢黄仕沛前辈的书,欢迎购买正版图书多多支持 I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8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外地人在上饶非法生产毒品15人被抓,1
- 下一篇文章: 宜宾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