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中医有哪些基础的入门方剂需要掌握从
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5/4322188.html 中医有一句俗话,叫作“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意思就是说,如果单纯只读方剂汤头,熟读之后便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已经全部掌握了中医的精髓和奥秘,再也没有什么疑难杂症不能调治的。 这句话的本意虽然是警醒初学者不能墨守成规,更需要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但客观点说,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医的方剂学,和临证调治是密不可分的。 口耳相传的中医传承年代,徒弟入门之时,师傅一般都会给他三本书:药性赋、脉诀、汤头歌诀。由此可见,方剂对于初学者是有很大帮助的。 那么,在数不胜数的历代名方里,初学者最需要掌握的有哪些呢? 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根据脏腑理论来概括,至少有如下几个方剂是需要掌握的: 1、养心神之甘麦大枣汤: 内经有云“心者,君主之官也”,其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神志,养心首先就在于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编撰的《金匮要略》,其化裁后的组成如下: 君药:党参、黄芪、丹参,益气活血; 臣药:小麦、红枣、甘草,养心柔肝; 佐药:茯神、酸枣仁、郁金,安神开郁; 使药:灯心草,清心安神; 虽然是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味了,但这个配伍更增强了养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对于各种失眠、焦虑、抑郁、心悸之证是很不错的。 2、疏肝郁之小柴胡汤: 内经有云“肝者,将军之官也”,喜条达而恶抑郁。如何养肝,疏肝理气就是最基础的。《伤寒论》里的小柴胡汤,化裁之后的组成为: 君药:人参、黄芪、丹参,益气活血; 臣药: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 佐药:法夏、陈皮、黄芩,清热化痰; 使药:大枣、生姜、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诸药; 中医认为,人身之病多数与气、血、痰、热相关,小柴胡汤加减化裁,其运用场景是非常广的,尤其体现在与肝相关的证候上。 3、宣肺止咳之射干麻黄汤: 内经有云“肺者,相傅之官,司呼吸,而为储痰之器,变则为咳喘”。 养肺有两个要点,一是润,一是宣。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重点在宣肺止咳平喘上,其化裁后的组成为: 君药:人参、黄芪、山药,益气养肺; 臣药:炙麻绒、细辛、生姜,解表散寒; 佐药:射干、紫菀、款冬花,降逆平喘; 使药:半夏、五味子、大枣,化痰和中; 这个方剂主要就是能解表散寒、化痰降逆,对于肺失清肃,气机上逆之咳喘上气,喉中痰鸣辘辘,痰鸣如蛙,咳吐不利者是很适合的。 简而言之,如此化裁之后,全方既能宣肺又能养肺,但偏于外感证候之时,人参黄芪之类需酌情减少。 4、健脾散寒之理中汤: 内经有云“脾者,中州也,运化水谷,变则为吐泻”。而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润,寒湿之邪最容易伤脾,代表方剂是理中汤加减: 君药:人参、黄芪、砂仁,健脾益气; 臣药:干姜、肉桂、炙甘草,温中散寒; 佐药:白术、神曲、麦芽,健脾开胃; 使药:大枣,健脾养胃; 理中汤本来就是温散中焦寒气之方,这么一化裁之后,益气温中、健脾开胃之功愈著。凡中焦虚寒而出现完谷不化、腹痛腹泻、呕吐下利者,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变通使用。 5、温肾助阳之肾气丸化裁: 内经有云“肾为腰之府,内藏精,寓真阳元阴,虚则为痿。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化裁组合如下: 君药:人参、黄芪、丹参,益气活血; 臣药:地黄、山药、枣皮,滋补肝肾; 佐药:泽泻、丹皮、茯苓,健脾泄浊; 使药:附子、肉桂、炙甘草,温补命门; 这么一化裁之后,全方更是补泻同施,对于肾阳虚衰而致的腰痛、足软、水肿,腰以下冷,小便不利,痰饮内停皆可使用。 6、安神定志之酸枣仁汤: 虽然在中医脏腑里,“心主神志”广为人知,但还有一个脏腑不容忽视,那就是奇恒之腑的“脑”,安神以定志也离不开它。方用《金匮要略》之酸枣仁汤化裁: 君药:人参、黄芪、桑葚,益气填精; 臣药:酸枣仁、茯苓、龙眼,养心安神; 佐药:知母、川芎、郁金,开郁清热;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这么一化裁之后,全方更能滋养安神,适合素体禀赋薄弱,气血两虚等失眠之证,共奏养血安神之效,对于虚烦难寐、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是很适合的。 总而言之,中医方剂数不胜数,如何在浩瀚如海之中挑选最常用、最基础者深入学习并理解掌握,是每个中医初学者的必经之路。上述六个方剂,都宗医圣张仲景之原则,再根据临证经验适当化裁配伍,希望能抛砖引玉,供大家一起探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11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伤寒论大青龙汤太阳中风,脉浮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