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看懂了这个,你也会治
和营卫、取阳明、调虚实。 ——行气阳明汤 小脑萎缩,不光是这个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用药呢,也是层层递进。严重的和不严重的,用药也是不一样的。 小脑萎缩,刚发病时,重在表虚,这时候其实患者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虽然患者有津液不足,但是各项功能仍然健旺。所以用桂枝补津液就可以治疗。 当表的功能不行了,固涩不住津液了,这时候,就得用黄芪固表,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说这个患者的脏腑功能继续虚衰下去,内外俱虚,病入三阴,就要用到附子了。 所以你看,“行气阳明汤”用的桂枝、黄芪、附子,这三味药实际上是根据脏腑虚衰的程度来的。 可惜的是,小脑萎缩患者发病时,一般不会直接来找中医治。等找到我们时,一般已经发展到三阴病的功能虚衰,附子也就成了常用药。 小脑萎缩的发展,就是活力降低的过程,就是阳气耗散的过程。 而所谓治病,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一定是要增强活力的,一定是要从根本上补阳的。 那怎么扶阳,怎么补元气呢? 肾是先天之本。先天之本,就是底层的免疫和再生能力。 扶阳,归根结底得扶到肾阳。肾阳要充足,得返先天。 补不上肾阳,扶阳就不算大功告成,反而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强行调动了身体为了守护根本生命力而舍不得调动的宝贵元气,去修复那些相对来说并不重要的病变,继而受到更深的伤害。 比如本来胃胀气,消化不好,然后吃了大量的干姜,结果月经停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模仿我们,反而会失手。因为光是重附子去了。 附子,能补肾阳吗? 不补,就像之前“行气阳明汤”褚尊贵大夫说的,附子可以扶阳,但是,附子其实不是补阳药。 刚才说肾是先天之本。紧接着就是,脾是后天之本。这也是个中医的共识常识。 脾运化吃进来的东西,滋养人体。那很明显了。你要靠吃来补肾阳,那脾这一块不过关是肯定不行的。 脾不行,吃啥都白费啊。 所以,首先是补脾阳,也就是补气理中,使运化功能要正常。紧接着就是沟通脾肾,打通通路。 做好这两点以后,再加上补肾阳的药物。补脾阳,沟通脾肾,补肾阳,三者合一,就算是真正的扶阳了。 而大家最关心的附子,既不补脾阳,也不补肾阳。它最主要是用来沟通肾内肾外,沟通先天后天的。 沟通肾内肾外,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沟通脾肾,让补肾阳之力能安稳抵达肾脏。接着,是沟通肾和别的脏腑,让人的先天元气好好滋养全身,进而破除疾患。 如果光是神话附子,光知道吃姜附,那还是不足以激活底层的免疫和修复系统。 很多人也发现了,经常是姜附没少用,但没什么效果,可能还有副作用。 可他们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从补肾阳入手,而是采取了加入石膏,加入葛根,加入甘草,加入寒凉药物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加入寒凉药物,纯粹是抵消、浪费那些温热的药物,还不如干脆温热药物减半。 他们加入寒凉药物,就是怕出事,没信心,所以得缓缓劲道,以此减少副作用罢了,还是没找见扶阳的门路。 而且,附子也不是不可代替的。 对于一般人,干姜、肉桂,这些辛热的药,也能代替附子。 或者温通的药物,比如细辛,川芎,等等,也很好。 只有病得严重了,一般的药物已经沟通不了肾内肾外了。这时候才是必须附子出马,别的代替不了。所谓附子起沉疴。 心肝脾肺肾,五脏。脾肾这两个的问题解决了,阳气就充沛了。再然后,肝肾相连,肝肾很容易交通。 既然肾阳充足,元气充沛,那肝的问题就自动解决,不再需要什么疏肝泻肝的药物。 脾肾肝说完了,还剩心肺。 心肺和肾离得稍远。如果心肺有问题,不管用不用附子,也最好再加一些别的药物来增强心肺和肾的交通。 比如麻黄、细辛、羌活、川芎、防风等等。 这样,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问题全齐。扶阳大功告成。 总而言之,“行气阳明汤”扶阳治小脑萎缩,就是温通经络,温补五脏,尤其是脾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11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2022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高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