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医案。这个医案是刘渡舟老师的一个医案。刘渡舟老师是我们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中医学家之一。有一次,他的门诊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这位患者的症状是全身的肌肉、关节疼痛。她是辽宁人,长时间在日本生活和工作。她在日本得了这个病,多次看医生,得不到切的诊断,治疗也没有效果。后来因为医疗费用的问题,她在日本没有买保险再也承受不了沉重的医药费用,就回到中国来治疗。刘老给她看过舌脉以后,开了一个方子。大家知道刘老是经方大家,他对经方的运用是炉火纯青、出神人化的。他开的方子一般都很简单,寥寥几味药。刘老给这位辽宁女青年开的处方仅仅六味药。老实告诉大家吧,我当时没有看出来老师开的一个什么方子。患者吃了一周的药以后,疼痛大减。吃完两周的药以后,疼痛基本上就消失了。这么简单的一个处方,这么迅速的疗效,让我惊醒过来,赶快看看老师开的是一个什么方子。大家猜猜是什么方子?这就是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的,《伤寒论》的方子,桂枝新加汤,全称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新加汤主治什么病?它主治的病症就是身疼痛。《伤寒论》说:“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个医案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所以,今天我就通过这则医案,把我们的话题引导到桂枝汤上面来。

桂枝汤如何应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桂枝汤主之”吗?我现在经常用桂枝汤,我很喜欢用桂枝汤,这个方子确实挺好。我经常用桂枝汤治疗儿科疾病,效果很好。大家知道,在儿科疾病中,有两类疾病是最多见的,一类是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胃肠病;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我治疗这两类疾病,往往都爱用桂枝汤。桂枝汤有两个大的优点,第一是它的药味很简单,对人很安全,除了白芍,其他四味都既是药物,也是食物。白芍虽然没有被我国药食局列人药食两用物质名单,但是它也没有毒性。第二,桂枝汤煮出来的药汤,味道很好,孩子们都能接受,不会拒绝。我往往会告诉陪孩子来看病的家长,回家不要给孩子讲它是药,就跟孩子说它是饮料。孩子一喝,还真的接近饮料的味道,很痛快就喝了。

桂枝汤虽然很简单,可是对于它的临床应用,却有很多问题需要深人讨论。今天我要在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我要谈一谈桂枝汤的基本知识;第一,我要谈一谈桂枝汤证的基本特性与特征;第三,我要谈一谈桂枝汤的用量控制,这是我今天要重点谈的内容;第四,我要跟大家分析几则应用桂枝汤的医案,包括我治疗的医案,还有我的老师刘渡舟先生治疗的医案。

桂枝汤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子。有人对张仲景方剂所用的药物,它们的使用频次进行了统计,然后按使用频次的高低顺序给它们排了一个序,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排在前面的五味药物竟然就是桂枝汤。大家看一看这个排序表,前五味药物是不是桂枝汤的组成?甘草在《伤寒论》里用了70次,在《金匮要略》里用了54次,合起来是次,排在第一位;这个甘草的确称得上是“国老"。第二位是桂枝,共用了76次。在汉唐医学里面,“桂”的使用非常频繁。有些书本里写“桂枝",有些书本里只写一个“桂",有些书本里写“桂心"。临床用桂枝要“去皮",也就是刮去表面的粗皮,因为表面粗皮是无用部分。请注意去皮不是去掉桂枝的皮质部,只留下桂枝的木质部。只写“桂"可能是简称,也可能是并不要求用桂的枝或皮。桂心可能指的就是刮去了粗皮的桂或桂枝。总之,桂枝、桂、桂心,它们的植物基源相同。第三位是生姜,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里,生姜一共用了68次。第四位是大枣。大枣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里一共用了65次。现在医生在临床上似乎较少使用大枣了,而且现在的医生即使用大枣,似乎也没有张仲景用大枣的味道了。我这里说的不是口里尝的味道,而是用大枣的精神和趣味。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说到。第五位是芍药,一共出现了54次。大家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按《金匮要略》和《伤寒论》药物使用频次排序,排在最前面的五味药物竟然就是一个桂枝汤。

清代医家柯韵伯说张仲景的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也有人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魁"就是状元,第一名。“冠"也是第一名的意思。所以无论说它是冠,还是称它为魁,都是说它是张仲景方剂的第一名。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人们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呢?是不是因为桂枝汤在《伤寒论》里最早出现,是《伤寒论》排在最前面的一首方剂?我认为不仅仅是。当然,桂枝汤在《伤寒论》里最早出现,这也是人们称它为群方之魁的一个理由。但如果我们认为仅仅因为这样一个原因,那么我们的理解就太简单了。大家说中医最基本的精神是什么?中医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中医最基本的精神,最基本的原则是“和",调和、致和、平和。和也是古今中医人所信奉的一个哲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著名的国大师张其成老师说:“中医所追求的就是中和、平和,所以被称为中医。"当然,这样的解释是张老师对“中医"名称含义的一种发挥。张老师也知道中医这个名称的“中",本来并不是中和的“中",不是适中的“中"。中医的“中”指的还是中国。所谓中医,就是中国医学的意思。不过,中医这门科学,它的最基本的精神和原则就是中和、平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的是什么目的?为的是重新回到“和”的状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的是什么目的?还是为的是重新回到“和”的状态。人体正常的状态就是一种平和的状态。所以,我们给中医这个名称赋予新的含义,也是很有道理的。

桂枝汤正好完美体现了中医的最基本原则“和"。因为它能够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滋阴和阳。它是中医和法的最优秀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把它誉为仲景“群方之魁",当然很有道理。

桂枝汤基本知识复习

下面我们开始讲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让我们把有关桂枝汤的基本知识再简单复习一遍。首先我们要对桂枝汤的结构进行一下解释,也就是我们要进行一下方解。方解,就是对方剂的结构,方剂的配伍意义进行解析、解释。这是学习方剂的基本任务。大家知道,中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或者说在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使用的都是复方。中医也会使用仅仅只有一味药的方剂,中医也有少数一些仅仅只有一味药的方剂,如独参汤、一物瓜蒂散等,但它们在临床上单独使用不多。既然中医的方剂都是复方,所以就要对它们的配伍结构进行分析、解析。每一个方子都要有方解。我提出了一个观点,现代管理学的“团队理论”可以拿来认识复方;每一个复方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有若干团队成员。各团队成员分别担当不同的职责;既各司其职,也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其中必定有药物,一般是一味药物,有时也可能两味,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三味,担当治理疾病状态的主力。担当治理疾病主力的药物被称为“君药”。《内经》说:“主病谓之君。"在君药以外,一般也会有一味药物,或者几味药物,作为君药的副手,协助、辅佐君药治理疾病。担当协助、辅佐职能的药物被称为“臣药"。《内经》说“佐君谓之臣。"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些年,我国政治领域的极左思想也对中医产生影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君药、臣药被看成是封建的东西,所以“君药"、“臣药"被改成了“主药”、“辅药”。大家看一看,一个方剂是不是一个团队?

桂枝汤的君药是哪位?桂枝汤的君药是桂枝。桂枝辛温,具有发散风寒的力量,它能够把风寒邪气从身体的表面发散出去。此外,桂枝还有温通血脉、补益卫阳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芍药。有人要问,《伤寒论》里怎么说的是芍药,它怎么不说白芍,或者赤芍啊?既然它没有说明确,那桂枝汤用的到底是白芍,还是赤芍呢?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桂枝汤用的是白芍,但是也有少数人认为桂枝汤用的是赤芍。我们先按照桂枝汤用的是白芍进行方解,等一会我们还要讨论一下桂枝汤有没有可能用的是赤芍。

在桂枝汤中,白芍的作用是什么?白芍味酸,性寒。前天有一位患者对我说:“傅老师,您给我开的这个药,我吃着怎么有点儿酸啊我看了看我给她开的处方,里面有白芍,而且只有白芍一味是酸的。于是我告诉她,我给她开的药是会有一点儿酸,因为里面用了白芍。中医讲的药物五味,指的就是人的味觉感受的五味,酸、苦、甘、辛、咸。白芍的味道是酸的,性是寒的,它能够收敛营阴、滋养营血。需要注意的是,白芍虽然酸寒,可是它却也有活血通痹的作用。千万不要以为酸者收敛,寒则凝滞,所以白芍不可能具有活血通痹的作用。中药作用的多面性,多靶点,多功能,有时还具有双向性,这是我们需要格外留意的。下面我们来说一说生姜。生姜与桂枝一样是辛温的,它是用来协助桂枝的,能加强桂枝的发汗、发散的力量。接着我们说大枣。大枣是用来补营阴的。最后还有一味药物是甘草,这里用的是炙甘草。炙甘草能够调和诸药。不过我们不能把炙甘草的功用理解为仅仅是调和诸药。在桂枝汤里面,炙甘草的作用还有一些奥秘。它与桂枝相配合,就能够补充人体的阳气,尤其是卫阳。它与芍药相配合,就能够补充人体的阴气,特别是营阴。这就是中医讲的“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道理。所谓酸甘化阴,意思就是酸味和甘味若结合在一起,便能够化生阴气。芍药是酸的,甘草是甜的,两相结合,便能够化生、补益阴气。这二味药物合用就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常常被用来养阴补血、缓解挛急、止疼定痛。所谓辛甘化阳,意思就是辛味和甘味若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化生阳气。桂枝是辛温的,甘草是甘味。这二味药物合用,就能够化生、补益人体阳气。桂枝甘草合用这就是经方的桂枝甘草汤,张仲景用它补益心阳。我在临床上不仅用它补心阳,还常常用它补脾胃阳气。由此可见,炙甘草在桂枝汤里面的作用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调和诸药。

桂枝汤的主要作用

总的来讲,桂枝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它能够解肌祛风。《方剂学》把桂枝汤放在“汗剂"里面。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剂,它属于汗剂。从桂枝汤在《伤寒论》里最主要的应用来讲,它是一个汗剂,是一个发散表邪的方子。桂枝汤里有桂枝,有生姜,都是发散的,它第一位的功用是解肌祛风。第二它能调和营卫。什么是调和营卫?卫气属于阳气,它的主要功能是“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也就是温养机体的皮肤肌肉,营养和固护腠理,控制皮肤的开阖。但卫气这些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营气。因为它不仅需要营气来维系它,还要营气来滋养它,否则它就会散发、减弱。另一方面,如果卫气不能正常控制皮肤的开阖,皮肤开而不阖,营气就可能会溢出身体。这就是营卫关系的最为基本的内容。桂枝汤能维护、改善、调和营卫关系。比如它能够把引起卫气不和的邪气发散掉,使卫气恢复正常。它也能补养营阴,收敛营阴。第三,它能补益脾胃。桂枝汤既是一个汗剂,也是一个补剂。什么是补剂?就是能够补益人体正气的方剂,独参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八珍汤、大补阴丸,它们都是补剂。桂枝汤怎么会是补剂呢?它是发散风寒邪气的方剂啊。这就是桂枝汤非常有趣,而且也有一些神奇的地方。当你把它用于风邪在表的病症的时候,它能够解肌祛风,它起着一个汗剂的作用。而当你把它用于脾胃虚弱病症的时候,它能够调补脾胃,这个时候它又成为了一个补剂。马上我还要讲到,当你把它用于阴阳不足的病症的时候,它还可以调补阴阳。大家会问,桂枝汤是汗剂还是补剂?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它既是汗剂,也是补剂。这里还会有一个问题,你们会问,为什么同一首方剂用于不同的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它另外方面的作用去哪里了?把桂枝汤用于一个脾胃虚弱的病例,它不会发汗,它的发散作用去哪里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每一味中药,每一个方子,都有若干种功能,但是并不是每一味中药,或者每一个方子,它进人人体后,所有的功能全都会发挥出来。举例说麻黄这味药吧。麻黄既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又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还有宣肺利尿的作用。是不是人吃了麻黄以后,它三个方面的功能都会发挥出来?不会的。事实是如果把它用于喘征患者,它起到宣肺平喘的作用;把它用到肺气不利、上焦不通、水液内停的小便不利,它起到利小便的作用;把它用到伤寒在表的病征,它起到发汗散寒的作用。所以,一味药物,一个方子,它会表现出哪一方面的作用,这还要看它被用在哪样一个病例。似乎某一种病证,对方药的某个方面的功用会有激活作用。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提出“方药舞台学说",或者我把它叫做“方药作用环境学说",来解释这样的现象。这就好像演员和舞台的道理一样。一位演员,导演让他饰演一个电工,他就表现为一个电工。导演让他饰演一个下水道工人,他就表现为一个下水道工人。我举的这个例子不一定恰当;我希望我举的这个例子对大家理解我所讲的“方药舞台学说”有启发意义。一个方子,它作用的环境非常重要。桂枝汤的确能够衤卜益脾胃。我在临床上经常接诊脾胃虚弱的病例,对于脾胃虚弱,我们可以用四君子、六君子一类的方子去治疗,但是还有一个方子,也确实很好用,这就是桂枝汤。

桂枝汤第四个方面的作用就是益阴和阳,滋阴养阳。桂枝汤是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为什么呢?上面我分析了桂枝汤的结构,它里面有桂枝和甘草,能够辛甘化阳,它能够补益阳气,它不仅仅补心阳,也能够补脾胃之阳,其实桂枝、甘草合用也能够补肾阳。大家知道,肉桂有什么作用?肉桂能温补肾阳。由此而言,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是能够补肾阳的。另一方面,桂枝汤里面有芍药、甘草,芍药甘草合用酸甘化阴,能够补阴。所以桂枝汤能够阴阳双补,补脾胃阴阳,补肾阴肾阳。《金匮要略》有一个方子,治疗虚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会儿我要给大家讲刘老治疗的一个病例,非常精彩,很多人都不会想到十分简单的一个方子会起到极好的效果。

下面我来给大家回答前面我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学习《伤寒论》,学习桂枝汤的人都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就是桂枝汤里面用的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未完待续,共四部分)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傅延龄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南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