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手足口,为人父母真发愁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要说养个宝宝有多难,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呐! 衣食住行暂且不说,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热不行,冷不行,不冷不热可能接触到啥传染源还不行…… 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给孩子防病如防虎啊! 可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病小病的那是防不胜防啊。 正如杨万里诗云: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不又到了夏季,这个季节又恰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最近就有很多母亲来找到我们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以下儿童。 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这个病虽然说多数可以自愈,但是孩子发病的过程中吃不下,睡不好,发低烧,哭闹——这些也够宝爸宝妈们受的。 况且它还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很多宝爸宝妈们还是很恐惧的,肯定都想着怎么样能让孩子不得这个病呢? 中医如何看待手足口病? 在中医看来,手足口病也属于外感。 但在这个外感中不仅仅是受了风寒,还夹杂了病毒,所以它和普通风寒感冒不一样。 中医治病不看微观,不纠缠在细枝末节,因为细枝末节无穷无尽。 中医治病讲的是“擒贼先擒王”——我们把疾病发生的根源找到,解决了产生疾病的根源,疾病自然消失,伴随的各种症状也就树倒猢狲散,无影无踪,再也不来烦你了。 那么,孩子得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孩子体质变差了,才会受到邪气的侵袭。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身体自身元气充足,病邪就没有侵入的机会。 所以,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恢复孩子的体质,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这个抵抗力可以理解为在表的阳气,这个阳气可以抵御邪气的侵袭。 而阳气的来源在于脾胃,所以根本上就要恢复孩子的脾胃功能。 如果孩子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要先抓紧用药改善当前的症状;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出发,增强孩子体质,做到提前预防,争取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样也符合中医的“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所以就算得了手足口,手足口是一个病名,选方用药还是要根据孩子生病的具体表现进行。 不过一般情况下手足口常伴有发烧,所以可以适当选择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加味。 如果是发烧,有出汗,可以用桂枝汤加味; 桂枝汤原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如果是发烧,不出汗,可以用麻黄汤加味; 麻黄汤原方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七十个 另外不管是出汗或者不出汗,都可以加上连翘,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除了治疗,平日里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 一方面是恢复脾胃功能。 恢复脾胃功能推荐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原方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胶饴一升 如果平时不方便煎药,也可以选择买中成药小建中汤颗粒。 另一方面要保持卫生,先远离容易让孩子受到感染的场所或者人群,尽量不给病毒传播的机会,减少孩子感染的风险。 有些人说,恢复身体不就可以吗?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嘛。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不就和下雨的时候去外面淋雨一样嘛。 对于疾病,从来都是预防大于治疗。 我们学习中医的意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通过学习,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意识。 中医的最高追求不是包治百病,而是天下少病甚至是无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愿诸君共勉之! 公开课问答环节: 辛卯老师说: 孩子咳嗽根本原因在于肺里寒湿偏重,喝当归四逆汤破肺里的寒湿肯定是对的。 但现在处于咳嗽期间,可以选择麻甘颗粒(化裁自经方麻杏石甘汤),先把咳嗽的问题解决,然后再坚持喝上一段时间的当归四逆汤。 另外孩子经常咳嗽,本身也反映孩子体质偏差,脾胃功能偏弱。 所以平时注意调理脾胃功能,多喝大米汤,忌寒凉。 当然当归四逆汤也可以同时恢复脾胃功能,可以让孩子坚持喝一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2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毛荷堡的故事一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味中药葛根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