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6399.html

一、麻黄类方

一、麻黄类方用于麻黄体质:黑(面黑)、壮、实(壮实),像李逵那样的面貌。

二、一般要求无汗用麻黄类方,但也不是绝对的,麻黄与石膏结合的麻杏石甘汤可以治疗高热,咳喘,多汗等症状;越婢汤治疗风水水肿伴有汗出等症。

三、麻黄类方一般多用于太阳病或是少阴病,有时也运用于其他病中,麻黄可以透太阳表实伏邪或是太少伏邪。

四、运用麻黄一般以生麻黄为主,以陈麻黄最好(颜色暗、淡黄,新麻黄偏鲜绿)。久置麻黄可让麻黄的头昏、兴奋的副作用减小。中药“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这六种药物陈久放置后使用效果会更好。

五、陈麻黄12克或是15克以上,必须先煎煮五分钟后倒掉水,留药渣入药,即先煮去沫,目的就是减少头昏等副作用,便于大剂量使用麻黄,新麻黄更要先煮,剂量比陈麻黄药量小点。

六、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紧或沉紧。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病的主要诱因。麻黄体质是适合较大剂量服用麻黄以及安全使用麻黄及麻黄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

七、麻黄剂对于表实伏邪很好,哪怕无明显的外感证(流鼻涕,喷嚏等等),只要表现为无汗的实证状态的伏邪,都可运用含有麻黄的方剂。比如面瘫,中风,以及顽固的水肿。

八、辨证要点:无汗,脉浮紧,口中和,全身酸痛,发热轻恶寒重,或咳嗽,或是四肢疼痛。

1、麻黄汤

一、条文字眼: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病在表,脉浮而数。

二、组成: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去皮尖,非药用部位)。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三、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邪,驱邪外出,利水消肿;桂枝,温通血脉,助麻黄解表发汗,同时防止发汗过多;杏仁宣上焦外来之邪并止咳;炙甘草,温中顾护脾胃。由甘草麻黄汤的基础发展来,在甘草麻黄汤基础上加桂枝帮助麻黄解表,麻黄桂枝合力宣散解表,麻黄杏仁利水消肿同时止咳平喘。

从药证理解本方

麻黄桂枝:麻黄开毛窍解表,桂枝协助麻黄解表;

麻黄甘草:利水发越水湿,湿因寒而留;

桂枝甘草:协助麻黄解表,同时可以消除麻黄带来的心悸等副作用;

麻黄杏仁:止咳平喘。

四、辨证要点:

1、无汗,头痛,腰痛,身痛;咳喘;2、麻黄体质一黑,壮,实;3、脉证一浮,浮数,浮紧。

五、病机辨证:太阳表实热证。

六、临床运用:

1、太阳表实热证外感:无汗,发热或是发烧同时恶寒,全身疼痛,腰疼,骨节疼痛,咳喘,脉浮紧,狭义太阳病。

2、麻黄汤运用于鼻衄,汗血同源。太阳表实因为未发汗,寒邪在血脉中郁闭不得出,汗血同源,汗占据血的位置,血被迫外出,出现鼻血,只有发汗了,邪有出路了,邪不在血液中捣乱,血回到血管中去了,自然鼻血止。

3、治疗太阳表实无汗而咳喘。

4、遗尿,麻黄汤或含有麻黄类方都可以,麻黄主要起醒脑作用。

5、麻黄汤或是麻黄汤的变方或是合方用于治疗水肿,麻黄主要是开太阳表邪,开毛窍而利水,麻黄汤加五苓散治疗水肿是常用搭配。李可大师就喜欢把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真武汤或四逆汤等合并来治疗顽固水肿(广义太阳病)。

6、麻黄汤或是麻黄汤的变方治疗在太阳或少阴之伏邪,透太阳或少阴之表邪外出:麻黄附子细辛汤,续命汤类方系列等方子治疗面瘫,中风,口眼?斜等病,广义太阳病。

7、寒湿失音,声音嘶哑。

8、以干燥、无汗、恶风、脉浮或阴冷潮湿加重为主的皮肤科疾病,如湿疹、荨麻疹、冻疮。

9、痛经。

10、急性结膜炎,眼睛红肿。

11、癃闭。

12、难产。

13、治疗鼻塞。

七、加减以及合方运用:

1、麻黄汤加术:加白术或加苓术附治疗痹症;

2、麻黄汤去桂枝:为三拗汤,平喘止咳。

3、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麻杏石甘汤:太阳阳明内热证一咳喘,发热,汗出。

4、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麻杏苡甘汤:太阳阳明湿热证一关节疼痛,发热,下午加重等病证。

5、麻黄汤去杏仁加薏仁,当归,苍术,芍药治疗太阳阳明太阴证的疼痛麻木,叫薏仁汤。

6、麻黄汤加石膏,黄芩,芍药,甘草叫《千金要方》麻黄汤,治疗麻黄汤证伴有阳明内热证的小儿发烧(大人也可以),实际上就是麻黄汤合并麻杏石甘汤证加黄芩,芍药。

7、麻黄汤去杏仁加川芎,防己,桑白皮治疗太阳阳明湿热证引起的关节肿痛浮肿,叫“防己汤”《千金翼方》。

八、麻黄汤合方:

1、麻黄汤加桂枝汤,又称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轻微外感,发热,皮肤病。

2、麻黄汤加五苓散,太阳表实合并太阴水肿病症。

3、麻黄汤加小柴胡汤治疗太阳表实合并少阳证的外感发热,这个配伍在发热中运用最多;麻黄汤加大柴胡汤实际上就是三阳合病证,三阳合病从三阳解。

4、麻黄汤或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真武汤治疗水肿,太阳少阴水肿。

九、类方鉴别:

1、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证,有汗,怕风,虚弱证;麻黄汤治疗太阳表实证,无汗身体疼痛,脉浮紧。

2、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取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各三分之一的剂量,治疗太阳表郁证,太阳表实表虚都有,发小汗。

3、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出现严重的烦躁,发竣汗;麻黄汤发正汗,没有烦躁。

4、桂枝二麻黄一汤,是桂枝汤症状为主,有点轻微麻黄汤证,两份桂枝汤,一份麻黄汤,发微汗而已。

5、小青龙汤治疗太阳表实伴有太阴水饮病症,喘,咳。

6、葛根汤治疗太阳表实伴有颈项肩背疼痛证。

十、方歌:麻三桂二草一杏。

医案一:

患者50余岁。患外感两日,发热,恶寒,头疼,遍身骨节酸痛,无汗,微喘,脉浮数。予麻黄汤一剂。

处方:麻黄一钱桂枝二钱杏仁二钱炙甘草二钱嘱分作3次温服,每周两小时服1次。

时同乡前辈程先生还健在,见我处方,急来劝阻。他认为老年人气血较虚,不能用大汗法;且寡妇平日多忧郁,虽受外感,也不应即用麻黄汤单刀直入。我感其情意诚笃,乃详为解释云:所言俱对,但此妇素体壮实,平日常亲自主持家务,不能与一般老年气血虚弱之人想提并论。寡妇固须考虑七情忧郁,但当感受外邪时,必须先除其新病。现病者表现麻黄汤证候十分明显,病又属初起,邪纯在表,正宜趁此时期一汗而解之,如果因循恋邪,反而贻成后患。此方用麻黄三钱,分作3次服,每次不过一钱,谅不至有过汗之变。程先生听我解说,亦觉有理,后照所嘱服用,仅一剂而愈。

出自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

医案二:

汪某以养鸭为业,残冬寒风凛别,雨雪交加,整日随鸭群蝶躞奔波,不胜其劳。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冷茶一大盅,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盅,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其声喑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形寒饮冷则伤肺。”由于贼风外袭,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喑。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疏麻黄汤与之;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2—3)

选自邓文斌《经方方证探微》

通知:⑴《经方方证探微》现已出版,需要买书的老师抓紧时间购买,数量有限,购书不包含邮费,《经方方证探微》98元一本,《药证》45元一本。

⑵广义经方下本书明年出版,晋升职称需要挂名的老师,请联系邓文斌老师。

联系人:邓文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