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怎样配伍应用麻黄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是感冒、咳嗽、气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节,而麻黄有发汗止咳平喘之功,为“发汗解表要药”、“咳喘良药”。 麻黄 又名净麻黄、西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中医认为,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咳喘,水肿,小便不利等。 药理研究表明 麻黄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扩张血管,升高血压;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提高膀胱三角肌的括约肌的张力。麻黄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麻黄常用临床配伍有: 麻黄与桂枝 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归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心悸等。《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名医别录》言其“温筋通脉”。《长沙药解》言其“入肝胆而散抑遏,极止痛处,通经络而开闭涩,甚去寒湿”。《本草疏证》言其“能利关节,温通经脉……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 麻黄、桂枝均有辛温发汗解表之功,治疗风寒感冒表实证。《本草纲目》言“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 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但麻黄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症。 桂枝发汗力缓,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选用。二者发汗解表之功还可治疗水肿。麻黄发汗之中,又能宣肺、利水消肿,故适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所致的风水水肿。桂枝重在助阳化气,通过温肾以助膀胱气化,故适用于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所致的水肿。 麻黄与香薷 香薷,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等。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不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多适用。 香薷、麻黄二者均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之功,治疗风寒表症等。麻黄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之症。香薷发汗力逊于麻黄,但能化湿解暑,故多用于夏日外感风寒,内伤湿冷之症。二者均有利水消肿之功,通过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宣肺以开启水上之源,利水以通畅水道,治疗水肿,兼有表症的风水水肿,脚气水肿等。 麻黄与细辛 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等。本品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有较好的驱风、散寒之功,且风邪去,寒凝消,疼痛可止。此外,本品还可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对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及鼻渊头痛,时流清涕等,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麻黄、细辛二者均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之功,治疗风寒感冒,头身疼痛等。但麻黄发汗作用较强,治疗风寒感冒重证(无汗表实症)。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但散寒止痛力胜,还可治疗寒犯少阴所致的阳虚外感。 麻黄与葶苈子 葶苈子,性味苦、辛、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适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小便不利,肢体水肿等症。本品功专泻肺消痰定喘,对咳嗽喘促疗效甚佳。《药性论》言其“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 麻黄、葶苈子二者均能宣肺理气,治疗肺气壅滞所致咳嗽、哮喘。麻黄辛温发散,质轻上浮,清扬宣泄,开腠理以达表,宣肺气以止咳,适用于风寒袭肺,肺气壅滞所致的咳嗽,气喘。葶苈子辛寒开泄,性滑下达,苦寒沉降,泻肺气壅以平喘,降肺气逆以行水,适用于痰热蕴肺,肺气壅滞所致的咳嗽气喘。 麻黄与紫苏子 紫苏子,性味辛、温,入肺经,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本草纲目》言其“下气,除寒温中,,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大明本草》言其“止嗽,润心肺,消痰气”。《名医别录》言其“主下气,除寒温中”。《本经逢原》言其“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痰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苏子、麻黄二者均有理气平喘之功,可治疗寒痰咳喘。但紫苏子重在降气化痰而平喘,对肺气不降,痰壅气逆所致的咳喘尤佳。麻黄发散风寒,重在宣肺理气而平喘,对风寒袭肺,肺气壅遏引起的咳喘甚宜。 麻黄与杏仁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本草拾遗》言其“利咽喉,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珍珠囊药性赋》言其“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本草便读》言其“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 麻黄、苦杏仁均性味苦温,有宣肺平喘之功,治疗咳嗽气喘。麻黄发散风寒,重在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苦杏仁能宣能降,重在降气而平喘,故可用于多种咳喘证。 麻黄与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为性味辛,温。归肺、肝经。有发散风寒,通利鼻窍,止咳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等。本品辛温升散,入肺经,能通肺窍,利鼻气,治疗鼻息肉、鼻渊、鼻鼽、鼻塞、头痛等,可单用塞鼻,或入复方中使用。《四声本草》言其“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本草纲目》言“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瘜肉”。 麻黄、鹅不食草二者均有疏风散寒之功,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等。麻黄长于发散风寒,宣肺理气,尤宜于外感风寒,邪气郁肺所致的鼻塞声重,语言不利等。鹅不食草长于发散风寒,通利鼻窍,尤宜于鼻息肉、鼻鼽等。 麻黄与麻黄根 麻黄根,性味甘、微涩,平。归肺经。有固表止汗之功。适用于自汗、盗汗。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本草纲目》言“麻黄发汗……根节止汗”。 麻黄、麻黄根出身相同,麻黄为草质茎入药,麻黄根为根及根茎入药,功用截然相反。麻黄功在发汗,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症。麻黄根功专止汗,适用于自汗、盗汗,对外感表证则当忌用。 基层风采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6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禁毒题库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