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丨医案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导读 麻杏甘石汤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上四药共奏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功。 起初临床应用于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的外有表邪未解,内有邪热壅肺之咳喘的经典方剂。后世医家不拘泥于咳喘,而将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临床上既可应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治疗多种皮肤病、耳鼻喉系统疾病、皮肤病、肛肠科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等。 壹 外感 冯衡荪蒿山路萼庐帐房十月二十九日 始而恶寒,发热,无汗,一身尽痛。发热必在暮夜,其病属营,而恶寒发热无汗,则其病属卫,加以咳而咽痛,当由肺热为表寒所束,正以开表为宜。 净麻黄(三钱) 光杏仁(四钱) 生石膏(五钱) 青黛(四分同打) 生甘草(三钱) 浮萍(三钱) 佐景按:本案脉案中所谓营卫,盖本《内经》“营气夜行于阳,昼行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说”。余则谓本案乃麻黄汤证化热而为麻杏石甘汤证耳。观其恶寒发热无汗身疼,非麻黄汤证而何?观其咳而咽痛,非由寒邪化热,热邪灼津而何?方依证转,病随药除。 桂枝汤证,或以服药故,或以病能自然传变故,可一变而为白虎汤证。同理,麻黄汤证可一变而为麻杏石甘汤证。此可证之以大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此言本属麻黄汤证,予麻黄汤发汗,孰知药剂太重,竟致肺部转热,虽汗出,而仍喘。浅人无知,见无汗变为有汗,疑麻黄汤证转为桂枝汤证。初不知身无大热,热反聚于肺藏,而肺藏之邪,并非传于肠胃也。经文俱在,可以覆按。 余前谓白虎汤为桂枝汤之反面,今当续曰,麻杏甘石汤为麻黄汤之反面。此说当更易明了。何者?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一为桂枝,一为石膏。而后知麻黄汤证为寒实,麻杏甘石汤证为热实。攻实虽同,寒热不一。麻黄汤证有喘,麻杏甘石汤证亦有喘。其喘虽同,而其喘之因不一。喘为肺闭,而其所以闭之因不一。人当健时,肺部寒温调匀,启阖合度,无所谓闭。及其受寒,则闭,受热,则亦闭。闭者当开,故均用麻杏以开之,甘草以和之,而以桂枝石膏治其原。于是因寒而闭者开,因热而闭者亦开,仲圣制方之旨,于焉大明! 曹颖甫医案·选自《经方实验录》 贰 咳嗽 李某,男,2岁。 初得伤寒,高热(39°C),无汗,舌苔白润,脉浮数。予麻黄汤原方一剂,服药后得汗出,发热降至37.5°C,但又出现严重咳嗽,呼吸气急,有痰,汗出,舌红苔略黄,脉滑数。 此为邪气化热闭肺所致,急疏麻杏甘膏汤,服2剂后,热退咳平。 刘渡舟医案·选自《张仲景传世名方(伤寒卷)》 叁 喘证 张某某,男,18岁,学生。 患喘证颇剧,已有五、六日之久,询其病因为与同学游北海公园失足落水,经救上岸一身衣服尽湿,乃晒衣挂于树上,时值深秋,金风送冷,因而感寒。 请医诊治,曾用发汗之药,外感虽解,而变为喘息,撷肚耸肩,病情为剧。其父请中医高手疏生石膏,杏仁,鲜枇杷叶,甜葶苈子等清肺利气平喘之药不效。经人介绍,专请刘老诊治。切其脉滑数,舌苔薄黄。 刘老曰:肺热作喘,用生石膏清热凉肺,本为正治之法,然不用麻黄之治喘以解肺系之急,则石膏弗所能止,乃于原方加麻黄4g,服一剂喘减,又能服一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选自《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end? 排版:乔迎欣,徐怡 医者张林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7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汉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