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UANG

麻黄的故事

[时珍曰]:……一锦衣卫,夏日钦酒达旦,病水泄,数日不止,水谷直出。服分利消导升提诸药则反剧。时珍诊之,脉浮而缓,大肠下弩,复发痔血。此因肉食生冷茶水过杂,抑遏阳气在下,土盛木衰,素问所谓久风成餐食泄也。法当升之扬之,遂以小续命汤投之,一服而愈。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

麻黄的简介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inaBge.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本品气微香,味涩、微苦。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麻黄的药理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之实,中黑外赤,其茎宛似脉络骨节,中央赤,外黄白。实者先天,茎者后天,先天者物之性,其义为由肾及心,后天者物之用,其义为由心及脾肺。由肾及心,所谓肾主五液,入心为汗也。

由心及脾肺,所以分布心阳,外至骨节肌肉皮毛,使其间留滞,无不倾囊出也。故栽此物之地,冬不积雪,为其能伸阳气于至阴中,不为盛寒所凝耳。夫与天之寒,声相应气相求者,于地为水,于人身为精血津液,故天寒则地中之水皆凝为冰而不流。

人身亦然,精被寒凝,则阳气沸腾,鼓荡于外,为伤寒温疟。邪热在表而无汗,津液被寒,则其质凝聚为水,而其中之气,奔迸上迫,为咳逆上气,血被寒则脉络不通,为癥坚积聚。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

麻黄的功效

一、治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人肺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二、治胸闷喘咳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人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并常辅以苦杏仁等止咳平喘药。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苦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药,如小青龙汤(伤寒论》)。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三、治风水浮肿

本品主人肺与膀胱经,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用法与禁忌

1.用法

煎服,2-10g。本品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2.禁忌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本草诗》

清·赵瑾叔

龙沙狗骨总休言,家在中牟有故园。

节去汗多方可发,沫存心恶不禁烦。

根旁余雪何曾积,食后寒风未许翻。

用的解肌第一叶,伤寒夙学有渊源。

编辑:胡浩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