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ldquo医圣rdquo张
乌头汤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三两(各9克);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服一升,即出乌头)(6克) 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现代用法:加白蜜60毫升,先煎乌头45分钟,水煎两次,温服)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十) ,去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本方主治寒湿历节之证。寒湿留着关节,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以关节剧痛,不得屈伸为特征。 寒湿之邪,非乌头、麻黄则不能去;而病在关节,则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解,故用黄芪之补托,既助乌头温经,又监麻黄过散;因本证为急,其痛为剧,故以芍药甘草汤佐之,以活血通经,缓急止痛;白蜜甘缓,可解乌头之毒也。诸药合用,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良剂。凡寒湿凝滞,经脉闭阻之痹证、诸痛、脚气等病,皆可运用。 一、痹证(关节炎急性发作) 王海州医案:王某某,女,23岁,农民。 年10月18日就诊。自述3天前因挖井下水、又感风邪而致双膝关节冷痛难忍,不能行走,伸屈痛甚,关节肿胀,右膝明显,急赴本院求治,服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类2剂后,痛非减轻,反而加重。现症膝部痛如锥刺,局部发凉,不时呼叫,屈伸不利,不能坐、立、行,只能取卧位。 检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紧。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络。治宜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活络止痛。 遵《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 黄芪15克,白芍30克,制乌头12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木瓜30克,防己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二、寒湿历节 陈寿永医案:李某某,男,32岁。 年11月7日初诊。主诉半月前曾露宿野外。三天前突然畏寒高烧,周身关节疼痛,遇寒则剧,复被则减,两膝关节肿胀,屈伸不便。舌淡,苔白厚而腻,脉象浮紧。 诊为烦劳伤阳,阳气伤于内,寒湿袭于外,拟乌头汤加独活、蕲蛇。 处方:制川乌16克,麻黄6克,独活12克,蕲蛇10克,炙黄芪12克,杭白芍12克,甘草12克,蜂蜜90克。 先将前7味药加冷水毫升浸透,文火煎20分钟,纳蜂蜜再煎10分钟,倒药汁30毫升,候温,一饮而尽,然后复被取汗。药后半小时,自觉心胸烦热,犹未得汗。嘱其再喝稀粥1小碗,遂致周身汗出溱溱,持续约20分钟,自觉恙情大减。 三、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陈寿永医案:方某某,女,22岁。 年11月13日初诊。腰骶酸胀,牵及左侧股腘疼痛,阴雨天加剧,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治已经年,未见好转。追问病史,乃知得之于经期下冷水之后,切脉沉弦而有紧意,拟乌头汤加减。 处方:制川乌6克,麻黄3克,白芍20克,生黄芪15克,甘草15克,蜂蜜90克,归尾9克,蕲蛇10克,冷水浸透,文火煎半小时,连煎3汁,混匀,分3次饮服。 服药5剂,疼痛减轻,续服20剂后遂愈。至今未复发。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本文摘自学苑出版社《金匮名医验案精选》作者:陈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10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圣张仲景所创汤方,寒饮咳喘首选良方,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