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中药(10)——桂枝麻黄(2)上一讲讲了桂枝作为君药的桂枝汤,那这一讲就讲作为君药的麻黄和作为臣药的桂枝是如何在麻黄汤中起作用的。作为太阳伤寒的两个典型的代表方证,桂枝汤和麻黄汤,简洁而实用,用对了,一剂而愈。好多人在如何区分这两个方证时,很纠结。要理解好这两个方证,首先要充分理解太阳病的总纲及太阳表虚证和表实证的表述,上一讲已经引述了《伤寒论》的表述。这里不重复了。首先太阳病的证候有:脉浮;头和后脖子僵硬或者痛;怕冷。这是两个方证都具有的表现。太阳表虚证的桂枝汤证上一讲已经讲了。那太阳伤寒也就是太阳表实证的证候表现是什么呢?太阳伤寒证候表现为:不管你是否发烧,一定怕冷,这种怕冷是无形的冷,没有风吹你也会觉得冷;身体疼;有恶心反胃的感觉;脉轻取或者沉取都是紧。加上太阳病总纲的表述,太阳表实证还有:脉浮;头和后脖子僵硬或者疼痛。在具体应用上,《伤寒论》表述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这个条文很好理解,你根本不用辨证,如果患者的症状符合上面的表述,可直接使用,肯定立时见效。甚至吃药几分钟后,患者立刻轻松不怕冷了。这里麻黄是君药,发汗解表,由于麻黄汤证的主要病邪是寒邪,仅仅用麻黄可能不够,桂枝作为臣药,可以解肌发汗,而麻黄和桂枝是相须的两位药,同用有加强药效的作用。佐药是杏仁,杏仁可以宣肺平喘,因为麻黄汤证多数有胸闷喘满的症状,用杏仁很恰当,炙甘草作为使药,既调和诸药,又不使麻黄桂枝的峻烈太过伤害营阴。堪称配伍的典范,是《黄帝内经》具体应用的杰作。麻黄汤的病机是寒邪闭表,卫闭营郁,因此麻黄汤证没有出汗。而桂枝汤证的病机是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所以有汗出。有汗与无汗是这两个方证最大的区分点。不要用错。个人观点,如果你不能准确辩证,但能确定是风寒感冒的话,可以用桂枝汤,这样比较保险。麻黄汤,如果去掉桂枝就是三拗汤了,这种寒气没那么厉害,但一样有胸闷喘满,怕冷厉害。我自己用过,每次自己生病都是很好的验证方剂的机会,有一次给自己开了三拗汤,吃药后,披着一件厚衣服,关在房间里,手摸脉搏,真的只有3分钟,感觉开始出汗,然后感觉刚刚还浮着的脉不浮了,放手后,感觉全身豁然,轻松愉快。休息一下可以接着干活了。当然最好是休息一天。看更多的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1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