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没有治感冒防流感的神药这个方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此世人都希望能有一种拔除病根的“神药”,这样就能让身体健康能够快速的恢复。实际上,古往今来,诸多名医也一直在探索和寻求“特效神药”,比如对于流感,医圣张仲景所创的麻黄汤、桂枝汤,如果运用得当、加减合理,的确也能起到如有神助的速效作用,然而,由于《伤寒杂病论》的原著与烽火中出现了断层,这就导致后世医家没有得到桂枝汤和麻黄汤的真传,然而,在仲景离开的八百年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却出现了一个不是麻桂、胜似麻桂的奇妙良方,一度成为四时感冒、流感、温疫等流行性疾病的通用方,由于它全方十味中药,效果如有神助,因此被称之为“十神汤”。 十神汤是来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全方由“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干葛,赤芍药、白芷、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等十味中药组成。按照原方的煎服法,是先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适量,水煎,煎好后,去掉药渣,趁热服用。正常情况下,可以加生姜;如果头痛发热,可以加连须葱白;如果中满气实,可以加枳壳,一同煎服。 对于十神汤的作用,《局方》明确指出,用于治疗“时令不正,温疫妄行”,而且,还特别强调,“此药不问阴阳两感”,或者遇到“风寒湿痹”,这十神汤“皆可服之”。《局方》还指出,如果治疗伤寒,可以“不分表里证”,如果用十神汤来“导引经络”,就可以让人体的阴阳气血“不致变动”,而且还赞叹十神汤的“功效非浅”。尤其是“不问阴阳两感”、“不分表里证”,都能有效,这真是一个另外拍案称奇的千古名方。 十神汤的方药组成,全方以麻黄、紫苏叶为君药,主要起到发汗解表、驱散风寒的作用;以葛根、升麻、川芎、白芷为臣药,其中葛根、升麻主要起到升阳解肌的作用,川芎、白芷主要起到疏风止痛的作用;以陈皮、香附、芍药为佐药,其中陈皮、香附主要起到行气开郁的作用,芍药主要起到敛阴和营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安中和药、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十味主药联合使用,可以让表解寒去、肺复宣降、营卫畅行、气血和调、诸证自除。 对于十神汤的绝妙之处,有医者认为,它获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升阳解肌法的应用,既可以振奋阳气,提高机体抵抗力,又可以避免疾病转化,使疾病早期治愈[1]。对于十神汤的妙用,还有医者认为,“十神”汤的内涵并不止其效如神之意,还与定魂魄、安神明有关;并总结出十神汤以疏表利气为主,主治因外感风寒之邪,机体肺卫失司,加之气机紊乱,适用于疫病早期的广泛应用及外感风寒,且善于透发肌表之蕴毒;而且还发现,十神汤在冬日,或春初秋末之时运用更为合宜[2]。 十神汤的出现,一改麻黄汤、桂枝汤在将息法方面的繁琐,而且对于流感,或者瘟疫时邪所导致的病症,颇有特效!尤其是在治流感、防温疫方面,与人参败毒散、清瘟败毒饮、小柴胡汤、神术散、荆防败毒散等对于时邪侵袭颇有良效的中医古方可以并驾齐驱,诚如清代名医汪昂对十神汤的评价一般——“时邪感冒效堪夸”。不过,对于十神汤的核心方证,还是以寒邪袭表、肺卫失司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等症为主,且兼有寒邪阻遏阳气、气机失调而见的胸脘痞闷,或呕或泄等症[2]。 十神汤的神奇作用,不仅仅适用于感冒、流感,也适合胃肠型感冒,对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的病症,颇有良效。十神汤虽然主要对于冬日或春初秋末之时使用,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四季都可运用的神奇方药,而且一年四季的加减之法各有不同,一般而言,春季加荆芥,夏季加藿香,秋季加黄芩,冬季加金银花[3]。也就是说,十神汤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四季通用的治感冒、治流感、防温疫的经典名方,而且自创方以来,千百年来,在临床中一直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十神汤虽然大多人都认为它的最早来源是宋代的《局方》,但其实最早并不是出自《局方》,而是出自《千金方》。目前来说,十神汤的药理研究尚有不足,但也发现了它具有很好的抗病毒、解热、镇静等作用[2]。十神汤在早年还有一个中成药,也就是十神冲剂,有研究发现,十神冲剂在镇痛、抑菌方面作用有所增强[4]。但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现代临床中缺乏这个中成药。虽然十神汤这个千古名方在临床中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对于十神汤的中成药研发,更是值得呼吁。 参考文献[1]段传皓,季坤,赵海.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升阳解肌法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37(5):32-34.[2]陈晨,寇秘榔,陈江河,等.十神汤争议点辨析及临证概要[J].环球中医药,,14(9):-.[3]张振榆.十神汤加味治愈感冒例[J].陕西中医,,8(4):.[4]刘华钢,梁光清,张伍.十神冲剂的研制初探[J].中成药,,18(8):6-7.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12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精华中药学速记歌诀不容错过,不看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