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开启自己系统学习《伤寒论》的计划,在此计划每周至少花5个小时来研习,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并记录分享。

欢迎大家在文章后面留言,分享你的学习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成长。

听郝万山讲伤寒论Day14--太阳伤寒与麻黄汤适应证

听郝万山讲伤寒论Day15--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6、麻黄兼证(1)

观后记:

一、葛根汤证和葛根加半夏汤证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风寒表证来说,有汗的,桂枝汤证、太阳中风证;无汗的,麻黄汤证、太阳伤寒证。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和葛根汤,也是对偶统一的方子,一个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另一个治疗寒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

葛根汤组成: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减白芍、桂枝各一两,加葛根四两)+麻黄(三两)。

煎服方法:上七味,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2、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必自下利,这不是寒邪直入胃肠,而是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常的表现。提示了阳明的阳气抗邪于表,占据了优势,因此也就提示了阳明经表证偏重。这与太阳明明合病兼有喘而胸满的,肺气不利,提示了太阳表邪偏重(用麻黄汤),太阳与阳明合病,有自下利的,那是提示了胃肠里气升降失调,那便是提示阳明经表邪气偏重,所以这个时候不用麻黄汤了,而用葛根汤来治疗了。

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4)。

这个“但呕”,是里气升降失调,里气上逆所致,里气下陷的就是利。利或者呕,其病机都是一样的。都是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常。这个时候,用葛根汤解二阳经表邪气,加半夏兼以和胃降逆止呕。

17、麻黄兼证(2)

二、大青龙汤证--不汗出而烦躁!

1、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黄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注:亡,伤也,失也。

2、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注:第39条太阳中风,把这中风就看成是伤寒的互词,不要去纠缠它是中风还是伤寒就可以了。因为不汗出,才导致了阳气内郁,阳郁的结果,是导致了郁而化热、郁热扰心,才出现了烦躁,所以,大青龙汤适应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汗出而烦躁!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得汗后止后服。

三、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歌诀: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注:干呕,是水邪犯胃,胃气上逆。发热,是外有表邪;渴,或者喘,是小青龙汤适应证中的最最主要的主症,是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射肺,就导致肺失宣降,而出现了咳喘。水寒射肺的咳喘,它常常是咳吐大量的白色泡沫痰,吐到痰盂里以后很快就全化成了水,咳喘往往晨起明显。

小青龙汤的适应证里除了干呕、发热而咳喘这三个主症之外,常常因为水邪所到的地方不同,而出现许多或见症。

“或渴”,这是因为水饮内停,津液不化,不能把水液正常的代谢为津液,所以他的津液就不足,所以他就有口渴。

“或利”,这就是水寒邪气浸渍肠道,就会出现下利。

“或噎”,这是水寒邪气阻滞胸中气机,噎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的症状,感到胸部滞塞不利的一种表现,这是水寒邪气阻滞胸中气机所致。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这是水邪下流膀胱,导致膀胱的气化失司,膀胱气化的不利,就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少,出现了少腹满这样的一个证候。

归纳它的病机,就是开头的那两句话,外有表寒,内有水饮,治疗用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水饮。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注:小青龙汤主之这句话,应接在“发热不喝”的后面,这就是我们几次遇到的特殊的现象。不喝的病机:寒饮内盛,阳气不运,不能消水。吃了小青龙汤以后,寒饮化了,阳气通达,能够温运了,加上一时用了温辛的药,津液也有点不足,所以有口渴,这都是病情好转的一种表现。

细辛不过钱,大概就出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细辛不过钱之说。但是我们现在的汤剂,要是说小青龙汤证,用上3克的细辛,没有效。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你用上3克的细辛,也没有效,用量太少了。特别是作为汤剂,用量太少了。小青龙汤适应证,细辛用的就是10克、15克的医生有的是。

小结:

以上我们在太阳病篇一共讲了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五个发汗的方子。都有发汗的作用。但是,它们的治法,同中有异。比如麻黄汤,在发表之中,兼有宣肺平喘的功效,这是麻黄汤的特点。桂枝汤,在发汗解表之中,兼有养阴敛营的作用。葛根汤,在发表之中,兼有升津舒经的效果。大青龙汤,在发表之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小青龙汤,在发表的过程中,兼有温化水饮的功效。这是这五个解表发汗方的不同的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内针学习体会

所有人黄帝内针在华师附近义诊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oj.com/mhjb/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