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一期小仙女和大家干了一杯“宫廷神药”、“打胎神器”—淡竹叶,反响还不错哦!

那就再来一剂吧!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更加“重口味”的,接住哦!

今天,你看《芈月传》了吗?

距离芈月传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无论是芙蓉般清丽的芈月还是如同百合般高洁的芈姝还是罂粟般美丽又危险的芈茵,《芈月传》里的女性可谓是争奇斗艳,各有姿态。

然而小仙女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这部剧里的女性(失望的小眼神没有藏住哦!小仙女无视ing),而是剧里真正的奇花异草——草药!

又一害人凶器出现啦!

《芈月传》第16集剧情是这样子的:

历经长途跋涉,芈姝身体不适。服药后也不见好转,芈月怀疑汤药或是吃食有问题。芈月无意间发现厨娘在汤药里做了手脚。女医查证后确认是厨娘将过量的麻黄放入芈姝汤药中,导致芈姝身体多日不适。

芈月问道:

女医挚回答道:

过量麻黄会让人发狂而死吗?

芈月:是谁这么处心积虑?(自己看剧去)

小仙女只想问,这麻黄到底是个什么鬼呢?

今天,还是要请刘博士,给我们普及一下关于“麻黄”的中医知识。

刘宏飞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

慢性病防治委员会委员

医学博士

刘博士的详细解释:

来源:麻黄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之药,它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功效,作用: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龙沙”、“狗骨”……其实也是麻黄,只是名称不一样。

为什么?小仙女我拒绝回答(任性~)

刘博士说了,麻黄的别名较多,有龙沙(《神农本草经》)、狗骨(《广雅》,一说狗骨为麻黄根)、卑相和卑盐(《名医别录》)。但是为什么有这么些别名,药学大家李时珍也一头雾水:“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未审然否?”。

剧中说的麻黄“中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药饮片麻黄轻且细小,力道却不小,甚至被划为“虎狼之药”。麻黄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为我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但如果服用大量麻黄,会非常危险。

所以说:宝玉“怜香惜玉”,竟是有道理的?

刘博士可说了,《红楼梦》中晴雯患风寒感冒,鼻塞声重,宝玉粗通医理,看到医生的处方中有麻黄等药,认为“水做的骨肉”,怎能像男人一般的治疗,“如何使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此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自汗、盗汗者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明代李中梓撰写的《本草通玄》(古代汉族药学著作)中也有提到:

“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在中草药这个大家族中,有很多中草药成员名字相近,单说那纷繁的中药名,就蕴含着无穷的妙趣。

麻黄碱,炙麻黄又是什么东西?

原来麻黄碱是麻黄其中一种成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主要成份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良好的解痉平喘镇咳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心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同时,对大脑,脑干与脊髓均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可引起失眠、不安和震颤。

(小仙女就一句话: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

而炙麻黄和麻黄确是不同的

炙麻黄是指用蜂蜜炮制出来的麻黄,有润燥宣肺的功效;而麻黄,通常指生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的功效,伤寒初期,风寒束肺,多用生麻黄;咳喘日久,肺气不宣,通常用炙麻黄,而且炙麻黄比生麻黄的药力要缓些!!

药名相近效不同:麻黄发汗,但麻黄根却是止汗的。

据说古人在反复实践中要求煎煮麻黄时“先煮去沫”,不然“令人烦,汗出不止”。而老人、体虚及小儿宜用炙麻黄。因为炙麻黄辛散作用减弱,发汗力小,而增加了润肺平喘止咳的效果。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

小仙女看见剧中芈月经常徒手摘草药,含嘴里嚼烂,很厉害的样子!

还是要提醒大家

是药三分毒,大家切勿模仿

无论任何药物,它们本身都有自己的化学特性,也就会有一定的危害性。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用药,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家人哦!

(完)

————药真的不能乱吃————

(PS:请帮小仙女

《芈月传》导演,记得发工资哦!小仙女宣传很给力哦!)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以后刘博士会有更多中医知识跟大家分享的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一直一直







































河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名医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jiaoj.com/mhjb/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