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金华,谢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301)所谓少阴病,即“脉微细,但欲寐”(281);“恶寒而蜷”(289);“小便色白”(282)者。据此历代医家多从阳虚外感,表里同治作解。但近年来经众多医家实践,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率失常、病窦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尤见效验。本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归纳,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1宣上温下配伍意义探讨 麻黄归肺、膀胱二经,有温通宣达之性,不特外散风寒,亦有散寒通滞之能,是为君药;附子归心、肾二经,纯阳善走,通行十二经,温里扶阳,散寒滞通经脉,二者合用,相辅相成,温通宣散活血,彻表入膀胱经,彻里入肾经,相得益彰,共奏温阳散寒滞通经脉之功; 细辛归肾、心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引孔窍而直透肌肤,可协附子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内祛阴凝,开通诸窍,是为佐药。 二者合用表里内外兼顾,温通宣散,在内则附子治之,细辛托之散之;在外则细辛疏之,附子鼓之助之,共奏宣上温下,散寒滞,通经脉之功。三药合用,宣上温下,气血畅达,补中有发,使经脉寒滞得以温通宣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寒凝之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可痊愈,为治阳虚寒凝的典型方剂。?? 2细辛用量的探讨 自《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六最早引用南宋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之论,后世多承袭此说,谓“辛不过钱”。但是近代医家认为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选方用药,治疗常见病效如桴鼓,除顽疾去痼病亦应手奏效。虑及细辛煎煮30分钟后,毒性成分黄樟醚因挥发仅有原药材的2%,已不足以产生毒性,故有人提出细辛入汤剂宜先煎煮30 ̄60分钟[7]。 3临床研究 3.1心动过缓 黄武等[8]选取100例心动过缓之心阳不振患者,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淫羊藿、丹参为主方,随症加减。通过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心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冯辉[9]选取6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检测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心率明显提高(P<0.05),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积等项均显著改善(PC0.01),血浆粘度明显改善CP<0.05)。 宋菊芯[H)]选取3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随症加减。通过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心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上述临床研究提示细辛可兴奋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率,同时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等,可以用于治疗心动过缓。 3.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陈永芳等[11]选取选取9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分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组60例,心宝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平卧心率、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刘小峰等[12]选取4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心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贾恩虎等[13]选取2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率和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李忠等[14]选取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率和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 总之上述临床研究提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脏的传导功能,从而提高心率,亦能纠正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脏功能,用于病窦综合征。 3.3肺源性心脏病 陈江等[15]选取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地高辛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本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心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脏射血分数、左心室终末舒张容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石喜亮[16]选取11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3例,随机分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本治疗。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实验结果提示,麻黄、细辛具有抗炎,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拮抗炎症介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3.4其他 孙长春[15]选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43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设西药治疗4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停用其他相关药物1周以上。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O.O〗)。 郭德玉等[16]选取23例风湿性心脏病大咯血患者23例,观察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1-2天咯血完全控制的5例,3-5天控制的12例,6-8天控制的6例。同时,21例严重的心力衰竭得到纠正,9例心房纤颤得以解除。 4小结 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疗效肯定,但是由于细辛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后世医家釆取审慎的态度,特别强调对“证-效-毒关系”和“量-效-毒关系”的把握,并通过积极探索通过配伍、延长煎煮时间等方法进行减毒增效,以达到以毒攻毒,趋利避害的治疗作用。目前从基于临床病证的量效关系研究来看,多采用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缺乏代表性、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仅观察了一些临床疗效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研究;而且有些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很难说是中西药物的双重疗效还是中药的疗效等。 参考文献 [1]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66. [2]王欣,麻柔.从砒石到氧化砷探中药新药的研发[J].中医研究,2005,18(3):3-5.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143. [4]肖森茂,彭永开.百家配伍用药经验釆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8-69. [5]周祯祥.关于科学界定细辛临床应用剂量的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6):?54-55. [6]王本样.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982-985. [7]杜贵友,方文贤.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0-653. [8]黄武,王桂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心动过缓10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61. [9]冯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2例[J].中国中医基急症,2004,13(7):?424. [10]宋菊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J].中国中医基急症,2011,20(3):?475. [11]陈永芳,张兴玉,翟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3):276-277. [12]刘小峰,李登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致缓慢性心律失常41例[J].陕西中医,2008,29(7;):842.?? [13]贾恩虎,王月玲,何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8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9,16(10):?810-811. [14]李忠,李俊杰,安世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35-36. [15]陈江,朱黎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5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175-176. [16]石喜亮.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85例[J].陕西中医,2006,27(4):?387-388. [17]孙长春.麻附细辛麦冬汤治疗变异性心绞痛43例[J].江苏中医,2000,21(11):?17. [18]郭德玉,倪海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大咯血23例[J].黄河医学,1994,3(4):?62.—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5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夸夸麻黄草,专治伤寒和流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