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物皆在一字中,乾坤八卦定当中。若心总持清净中,宇宙绘在自心中。香药各持在此中,除燥降偏最为中。由如汝吾故事中,悠悠绵长藏香中。(二)易因阴阳施总纲,五运六气把命衰。香药相须十二经,皆在体内运天恩。君臣佐辅及升降,便把香药性相识。若问香意从何起?此物不离自性中。数日前看朋友发了点对和香的认识,有感而发!也把自己这十载对制香的认识做了个总结。个人以为,学香须通中医,而中医必须通易。在我家大宝三岁到六岁的读经过程中,作为母亲的我也跟着孩子耳闻目濡地种上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读诵传统文化经典已成心头之好,是每日必作功课。“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痕迹,唯独气味和滋味会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当您缺乏灵感时,不妨吸闻特定的气味,唤醒意识深处的记忆和感受。”“谁能御香气,谁就能统御人心。”以上几句摘抄于一些名家小说,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我早已忘却,但文中对香阐述的语句却牢牢印在心头。去年,在制香过程中,一股对香品的体悟突然涌上心间,以笔记之,分享给大家:好的香品一定散发着好的气息,好的能量场,体现出它独有的自然属性,同时与人五脏六腑也相和。和香,最大的特色就是把不同的香药通过君臣佐辅让其发挥最佳,最纯净的价值,味道即是它精华(香药独有的精气)所在。载体在人,通过自身的认知与修为将其和合,是高于三纬的产物。气息运用于人体,能量的高低,跟香药本身的价值有关,还与香师的修为密切相关。美好的气息,不光可以护卫身体阳气起到保健作用,更多的是深入到潜意识及灵魂的深处,帮助提升修为,静心开悟。味道的感觉不止停留在味道本身,这只是鼻端的初识。还会深入到情感,唤醒灵魂深度的记忆。同时作用于空间磁场,稳定整个磁场与人的纬度,从而让人健康平静。万物无时无刻都散发着它独有的气息及属性,同时疗愈滋养你我,等待着彼此的相遇。人类喜香是身体的需求还是精神的需求?人类对香的需求是身体和心性整体的需要。首先是身体本能的需求,人闻香则气血顺行;闻臭则气血逆行。香气还是扶正祛邪,通经开窍,活血化瘀,治未病之病的良药。黄帝曰:“五气各有所主,惟香气凑脾。”脾脏是阳明经的归根处,香气在人体的运化过程,也是对阳明经的运化和养护过程。阳明经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说:“阳明虚则病”。阳明经是病邪之气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因此,香品是身体健康,防病祛病的基本需求。香又是本性的食粮,颐养身心的良药。按我国传统医学及哲学思想对人体的解读,人的本性才是根本的主宰。所以,为了本性的养护,我们的祖先在汉代就形成了香气养性的完备理论体系。从此,香品也就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肩负起了人们养性、养生的多重责任。成为了人们心性和身体都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制香,遵循五行节律的要求:只有香气与五行四时节律相合时候,才能让香气与人体脏腑的运转相协调,取得平衡阴阳、保养正气的效果,才能对人体有更大的益处。如四正方:北方子,真武汤,其气渗:茯苓、白术、桂枝、甘草.南方午,朱雀汤,其气滋:阿胶、地黄、艾叶、干姜东方卯,青龙汤,其气散:麻黄、甘草、杏仁、桂枝西方酉,白虎汤,其其收:石膏、知母、粳米,甘草。《香乗》所录《晦斋香谱》中的“五方真香”依据中医四时阴阳沉降的配伍规律合成的药香,具有调养精神,顺人身五行之气的作用。十余载过去,我与香的关系始终如《诗经》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开始对和香的懵懂无知到如今趋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之感,不知是我提升了香艺,还是香艺提升了我的心性。跟我学香的学生并不多,我觉得从心底油然而发的爱香、敬香从而学香更有意义,更能长久的在制香路上坚持下去,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就学香是无意义的,不如了解个基础,生活中会用即可。学香是个漫长清苦却别有滋味的事业,这么多年过去了,仍觉得自己还有好多需要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想学好香艺首先就是要不断品闻各种香药,了解其性味归经。同时不断修持自己心性。因香吸附性及强,制香师的所有信息都会传递到香品里,你越清净,香品穿透力越强。香乃圣洁之物,无论从制作,品闻,还是修炼上都应怀有恭敬感恩之心,制香、品香的过程就是我们修持的过程。(未完待续)清溪子香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