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案摘选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轻型 临床表现: 发热、乏力、周身酸、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推荐处方: 寒湿疫方 基础方剂: 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服法: 每日1剂,水煎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 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 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普通型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推荐处方: 宣肺败毒方 基础方剂: 麻黄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甘草10g。 服法: 每日1剂,水煎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 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 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重型 临床表现: 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 化湿败毒方 基础方剂: 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 赤芍10g。 服法: 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ml~ml,一日2~4次,口服或鼻饲.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 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 针刺方法: 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危重型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 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5~10g。出现人机不同步情况,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用生大黄5~10g和芒硝5~10g。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 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素髅。 针刺方法: 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恢复期 临床表现: 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 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 服法: 每日1剂,水煎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 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 针刺方法: 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隔物灸贴取穴: 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冠防疫常用消毒方和治疗方
- 下一篇文章: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