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站在专业立场讲述通俗中医这是书生第期原创文章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原是治疗太阳病伤寒表实的发汗之剂,医家在应用之时向来顾虑重重:因为担心麻黄这一味发汗猛药,再加上桂枝相助,麻黄汤发汗之力尤其强烈,生怕病人服下导致过度发汗以致发生变故贻误病情。

其实运用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把握度量。度量的把握除了依据病情,即因人因病以外,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时节,二是地点。

先回顾一下麻黄汤,这里总共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方中麻黄为君药,苦辛性温,开腠发汗、宣肺平喘,为本方君药。桂枝辛温发汗为臣,既助麻黄发汗又畅行营阴而解疼痛。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至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在《伤寒论》里,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也就是当代我们所说的感冒一类病症。这种感冒多由受风,受寒引起,发病多见于冬季,因为冬季阴寒之气较重。而麻黄汤是发汗重剂,辛温助阳散寒,在冬天应用时可以说正合时宜。

如果在其他时节呢?很显然需要重新考虑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寒冷的一天是冬至,因为冬至一阳生,在此之前阴气渐增而阳气渐减,到冬至阴气最盛,而自冬至开始天地之间阳气渐生、阴气渐少,所以冬至之后春天来临,天地回暖,万物生长,直到夏天,气温则从温和转变为炎热,至秋变凉爽,再到冬天周而复始。

简而言之就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我们感受四季寒热变化的根本所在就是天地自然的阴阳二气的生长化变。人立天地间,深深受到大自然的影响,这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当一个人得了风寒表实证的感冒,同样都是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的症状,在春夏秋冬四季同样适用麻黄汤,那医家用药度量定不相同。冬季用量当重,夏季则当轻,而在春秋两季,用量或许在两者之间。当然这种说法是基于时节不同而其他状况相同的假设,若是其他情况则另当别论,比如说病人本身就阳虚体质,即便是在夏天伤寒表实,也可以施以重剂。

“辛未六月,有乡人子因事居舍弟裔伯家,卒然觏病,发热恶寒,拥被而卧。寒战不已。长女昭华为疏麻黄汤。服后,汗出神昏,裔伯大恐。不踰时,沉沉睡去,日幕始醒,病若失。大约天时炎热,药剂太重,以致神昏,非有他也。”

——《经方实验录》

这是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载有的一则麻黄汤证医案,案中记载了在六月炎夏服用重剂麻黄汤而致神昏的例子。虽然方也对证,药也不差,可用量过重,明显忽视了六月阳气旺盛这个重要因素。

接着来说说地域差异对于麻黄汤应用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述了我国五方气候的基本特点:东方生风,南方生热,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中央生湿。天地阴阳消长对人体的影响一样,地域差异带给人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而这主要体现在地域气候的不同。北方多寒冷,南方多湿热,东方多风,西方多燥,麻黄汤是辛温发汗的重剂,除了在北方寒冷之境,在其他地方使用时度量宜小,需要慎之又慎。如张锡纯有如下记载:

“如大江以南之人,其地气候温暖,人之生于其地者,其肌肤浅薄,麻黄至一钱即可出汗,故南方所出医书有用麻黄不过一钱之语;至黄河南北,用麻黄约可以三钱为率;至东三省人,因生长于严寒之地,其肌肤颇强厚,须于三钱之外再将麻黄加重始能得汗,此因地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

可以说在应用麻黄汤时,需要充分考虑“因人、因时、因地”,事实上往往除了因人而异这一点外,余下两点容易被忽略或认识不清,以致于医家束手束脚。三因制宜应用麻黄汤是中医整体论治的一种体现,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辨证论治思想。行欲方而智欲圆,在大整体观指导下,麻黄汤这一发汗峻剂应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医家大可放心应用。

艾迁明

喜欢,就给书生一个赞赏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1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