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胡希恕讲解:

这个项背拘急,这个“几几”是一个状词,这就是脖子能往前伸左右运转不自由,他这项背拘急得厉害。这个字本来是形容小鸟学飞的时候,羽毛未丰呢它飞不起来伸着脑袋那个样子,就叫“几几”那个形状。那么太阳病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这一类的太阳病,如果项背强有“几几”的样子,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个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本来是个桂枝汤证,所以它恶风。我们用这个方剂的时侯也这样子,这个恶寒特别历害,恶寒特别历害当然它也是恶风了。由于它没有汗所以加麻黄,由于它项背强加葛根,它就是这么一个方剂。那么这一段和前面那一段回头一看就知道了,那个讲的“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就根据这一条,这本来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应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是葛根汤证。那个呢它不是用葛根汤,它用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它是发热汗出恶风。那么它那个“项背强几几”呢,就“项背强几几”来讲应该是葛根汤证,可是葛根汤证呢,它是无汗恶风,所以那一条啊搁个“反”字。这个“反”字啊就为这两个方剂的一个鉴别点,所以他这个文字啊,我们上次讲也提到了,随便一个字都不是轻易用的,他每一个字都是有所指的。

那么,这个葛根汤这个方剂啊,也属于一个解表方剂。你在临床应用呢,你看他特别提出恶风、恶寒得特别历害,而且葛根这个药它是解肌,这个肌肉,尤其在这个颈背部发痉挛,这个葛根是有特效。这个肌肉痉挛就是肌不和了,肌不和原因有很多,有的由于热,这个热伤津液嘛,津液枯燥,这个组织营养失调发痉挛,也有由于这个热(的)。那么葛根这个药呢,它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它治那个肌肉痉挛。

那么冲着个这个方剂啊,它(肌不和)是由于停湿停水的关系,这个湿也能够使肌肉发痉挛。因为他用的是麻黄汤,这个麻黄它就能够使之发汗(而)驱水气,那么配合葛根呢,它又能够解肌,所以这个“项背强几几”是可以好的,是从这个方剂讲。在《金匮要略》有一种痉病,痉病就是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这个拘急的相当厉害了,(这)个就叫做痉。这个痉病里头也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它得现太阳病,因为这个方剂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

那么这个方剂最常用了,我们在临床上啊无论是感冒啊或者流感啊,没有汗这个人恶寒特别历害,那个项背强啊,有的就不明显,有的非常明显,无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有考虑用葛根汤的机会。那么这个方剂呢,就很清楚了,刚才我讲了,它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我们上面那个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那个是有汗出,这个是没有汗。胡希恕自注: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若无汗恶风者,宜更加麻黄的葛根汤主之,太阳病的项背强急,即热和湿所致也。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方解:葛根甘平,《本经》谓:“主身大热,”其为一解肌除热药甚明。桂枝本为解肌,但肌不和以至项背强几几的高度者,则须加葛根以解之。若更无汗,又须加麻黄以发汗也。

冯世纶按语:

葛根汤是治太阳伤寒见项背强几几者,此条以下主论麻黄汤加减证治,其实际与桂枝汤加减证治有密切相关,胡希恕老师注解本条时用“宜更加麻黄的葛根汤主之。”恰切地说明了这一关系,说明了中风与伤寒,并不是中风邪和伤寒邪的不同,而是感外邪后出现的症状不同,根据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方药治疗,这样方证的积累,便产生了表证的不同治法,同时也自然渐渐认识到里证的治法,六经来自八纲,是经方发展自然之理。

胡希恕老师对葛根的作用,主要依据《本经》,认为是“解肌除热药”,值得注意,不能认为有治项背强几的特能,不辨寒热虚实而动辄用其治颈椎病、冠心病、痢疾等。

珍火堂主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m/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