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九禁
北京酒渣鼻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11/9052278.html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汗家是指平素或者自汗或者盗汗的人,一定阳虚、气虚或者阴虚,本来就自汗、盗汗,再去用发汗的方法,重发汗的方法,就会更伤阴阳,这个恍惚心乱,指的是心神不能自主,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是阴阳两伤,心神失养的一种特征。之所以出现恍惚心乱,是因为阴阳气血两虚,心脏失养造成的,小便已阴疼,撒完尿以后,尿道疼痛,一般解释这是由于阴液不足,尿道涩滞的一种表现。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比吐蚘,病人有寒,胃中冷,胃中寒,中阳不足,中阳不足用辛温发汗,发汗太多,汗出伤阳耗阴,阳气就更虚了,就可能造成吐蚘的这种变化,。蛔虫有一个特性:喜温避寒,蛔虫是寄生在小肠的,即使呕吐,也不会把它吐出来,只要能够发生吐蚘,那一定是下有寒,蛔虫往上跑,胃里有胃酸,必然会吐出来,所以吐蚘提示了病人下焦,脾有寒,下部有寒,所以这里的胃有寒泛指胃肠有寒。中阳不足,脾胃虚寒的,禁用辛温发汗,辛温发汗既伤阳又耗液。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太阳伤寒初起未发热之时,脉多浮紧,一旦发热已见,脉多浮数,宜麻黄汤发汗。误用下法,则徒伤里气,表亦不除,甚至发生变证。本条表证误下后,出现身体沉重、心悸、尺中脉微等症,提示正气受损,且以阳气虚损为主。阳气虚损,清阳之气不能充实肢体,加之表邪未解,内外困顿,故身重;阳虚心神失养故心悸;尺脉候里,微主阳虚,这正是里阳虚损的明证,所以说“此里虚”。表证误下之后,里阳虚而表邪仍在,属于夹虚伤寒,就不可以再发其汗了因为中药发汗祛邪,通过正气来发挥作用,如正气已虚,发汗后不仅达不到汗出表解的目的,使正气更加虚损从而可能导致其他变证的发生。对于这种里虚兼表的证候,应重在补其里虚,等到表里正气充实,气血充沛,津液自和,病证就有可能自汗而解。所以说:“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脉浮紧,为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典型脉象。因其寒邪束表,营阴郁滞,见身疼痛之证。脉浮紧且身疼痛,治当用麻黄汤发汗。倘若此时脉象并非阴阳俱紧,而是“尺中迟”,尺脉以候里,迟滞无力为营血不足,因此本证当属里虚夹有外感。此时虽有表证,亦不可强发其汗。因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发汗则使营血更伤。所以说:“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张路玉《伤寒绩论》说:“当频与小建中汤和之,和之而邪解,不须发汗;设不解,不妨多与,俟尺中有力,乃与麻黄汤汗之可也。‘’以上两条皆从脉象论禁汗,一是阳虚而里气不足,一是阴弱而营血亏损,皆属伤寒夹虚的证候,所以皆禁用麻黄汤强发其汗。后世医家有人建议,可酌情选用小建中汤一类扶正补虚,调和营卫,这就是“虚人伤寒建其中”的意思。以上9条.标题虽然说是麻黄汤的使用禁忌,实际应当泛指辛温发汗诸方的使用禁忌。归纳其中的要点是,凡阴、阳、气、血、表、里诸不足,或湿热、毒热、虚热内盛者,皆当禁用或慎用辛温发汗。其中既有伤寒的类似证候,又有伤寒的兼夹证候。对伤寒类似证候,一定要鉴别清楚,不可误诊误汗;对伤寒兼夹证候,也当辨清寒热虚实,或表里同治,或分表里先后论治,而不可贸然单独用辛温发汗。 以上内容参考郝万山老师伤寒论讲稿,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11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颈椎不好,百病来扰讲一个中成药,颈椎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