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太阳病风寒双感证桂枝麻黄各半
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426/5334062.html 太阳风寒双感证四章(此即风寒各半之义) 太阳病,风则桂枝,寒则麻黄,乃有风寒双感之证,爰垂桂麻各半之方,营卫兼发,风寒俱去。脉法: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伤,当发其汗,此之谓也。若夫风多而寒少,则有桂二麻一之剂,仍是各半法度,因病而小变者也。至于内热微而表寒轻,桂麻各半之法,不相合矣,用桂枝之二越婢之一,微宣表寒,而轻清里热,此颇似大青龙法,而实亦不同,义更妙也。则桂麻各半,所以继桂麻二方之后,桂枝越婢,开青龙一方之先也。 太阳二十八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清与圊通 1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者,是一会发热一会又恶寒,寒热往来之义;热多寒少者,是风热多而外寒少之义,其人不呕者,也不是寒热之少阳经证也;清便欲自可者,里气未动,此病在表不在里,寒热往来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风寒相争,表邪欲退,是为欲愈,此能自解,不用治也。 脉微而恶寒者,风寒相争,本气之虚而表寒不解也。此为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汗出则亡阳,不可更下,下则败中,不可更吐,吐则伤肺胃之津液。 面反有热色者,此是风寒之争,其表不解,阳郁而面赤也,营风不能外泄表寒,故其人不得小汗出,卫不能全闭而见漏风,故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发卫闭之寒,息营郁之风,以取小汗,营卫兼发,风寒俱去,双解营卫。 2 理解风寒双感是什么意思。风寒双感本身就是感外寒而营风泄卫,表寒凝滞而不去也。风泄其寒,寒闭其风,风寒相争,这就是风寒双感。重点就是寒凝滞于表不去,因本气虚实,则营风有虚实。营风不虚,外泄表寒,则脉微缓,此能自愈。营弱风虚,不能外泄表寒,则脉微而恶寒,不可汗下吐。营风与外寒各半,风寒相争,风泄不开则不得小汗,卫闭不实则漏风身痒。本气之风与外伤之寒,是一个风寒互搏的状态。故八九日,如疟状。表不闭实,故其不呕,里气不动,故清便自可。八九日,仍在表,故一日二三度发。风为正气,寒为外邪,正与邪争,寒热往来,则如疟状。 3 桂麻各半汤,就是营卫双感,本气之风与外邪之寒的互搏之变象,营风不虚而外寒偏盛,则又有卫闭之热,桂麻各半汤加石膏则又变为桂二越一汤。营风不虚而外寒不去,桂麻各半汤减麻黄则又为桂二麻一汤。以下三条,皆为本条营卫双感证而三变也。 太阳二十九,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 此申明上章脉微而恶寒之义。阳微对比阴弱,阴阳俱虚之义。 形作伤寒者,是表证发热恶寒,热多而寒少之义。伤寒当脉浮弦紧而反微弱者,此必因血虚也,血虚脉弱者,必见口渴;脉法五十,诸弱发热,热则必渴。若用火熏,发汗解表,愈烁其血,不能止渴,反血热伤神,必作谵语。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2 发热脉浮,虽阴阳俱虚,而解之之法,仍是汗出而愈。本条师言发汗另有善方,下条桂二越一汤,则美善无弊矣。 太阳三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1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脉微弱者,即是阳微阴弱也,阴阳俱虚,则阳气不足,是无阳之义。不可更汗,是不可以他药发表耳。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以取小汗。 2 此是申明上二条之义也。阳微阴弱,阴阳俱虚,本气之虚也。《内经》阴阳之要,阴平阳秘。阴弱者血虚,阴不平则阳不秘,故见阳微,血以阴质而抱阳气者,血为阴体,而血中之温度是为阳也。阳微阴弱,故无阳也。不可更汗,不可以麻黄汤发汗也,阴微阴弱,汗出亡阳也。上条提纲,不可更汗,汗则亡阳,不可更下,下则败中,不可更吐,吐则亡津之义。桂二越一汤,仍取小汗也。 太阳三十一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1 服桂枝汤,大汗出而表未解,而脉又洪大者,用桂枝汤如前法加越婢也,也就是用桂枝加越婢汤也。服桂枝汤,大汗出,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是汗出内燥也。大汗出而表未解,故洪大即脉浮之变文也。桂枝通经解肌,白芍息风凉血,麻黄发寒泻卫,石膏清肺胃之热燥。若形如疟,一日二三度发,但无洪大之燥者,此热多寒少桂枝二麻一汤;麻黄发表之凝寒,桂枝调和营卫,双解营卫,风寒俱去。故此为申明上三条之义。 3 前章脉微,脉弱,脉浮,脉微弱,脉洪大,总是对弦紧(脉紧之义)而言,弦紧即是伤寒浮紧之义。微弱即不弦紧,洪即浮意,大汗出而内燥之义,洪即浮加内燥之义,勿过拘泥。 外感皆浮,故省言之。也是就是中风脉与风寒双感之脉总是对比太阳伤寒弦紧之脉。 论;在外感论,弦紧一理,都是紧寒之义,就是粗细之别。后学内伤,在解弦紧粗细之理。 备注;综述各方与证,写在大青龙之前的话,在这里捋一下思路,以助学习理解大青龙汤。如果懒的读,可以忽略。 1 伤寒之后,始终是一个营卫相抟而又风寒互搏的状态,如营卫互根,营为阴血,血中之温,是为卫阳,而伤寒之后,寒邪外闭,营卫内壅,风寒互搏,则成阴阳之分途,风盛发于阳则为中风,寒盛发于阴则为伤寒。太阳有风寒之总纲(一到三条),中风桂枝汤杂象之十五条(四到十八条),伤寒麻黄汤杂象之九条(十九到二十七条),也就是中风与伤寒之杂象。只是风寒之杂象,尚未牵扯内传杂象(汤证禁忌除外)。 2 太阳风寒双感部分(四条),同样是伤寒,而是属本气之虚与寒邪之轻象的细分之纲。(二十八到三十一条)。重点就是正气虚与伤寒微。 风寒双感,就是正虚与寒轻的互搏,因为里外之气,皆不盛实,故不成阴阳风寒之分途,而成营卫俱伤,风寒双感证。里外俱虚,可称菜鸟互啄,是为双感。 脉微缓,此能自愈。恶寒里虚,不能自愈,更不可汗吐下;正风与外寒相平,则为互搏,此为各半之证,可以小汗。此处所以细论,是为承接下条大青龙汤证,对比风寒双感之义。虽师言入阳明去路,汤解又言防入少阴去路,只是本气之虚实,预防误治也。 3 各半汤是正气虚对比外寒轻,对比大青龙正气盛对比外寒实之双感证。麻桂各半汤是风寒双感,而大青龙汤也是风寒双感证。大青龙是表实不泄(麻黄六两则知),有里风不泄外寒之实象与外寒之实因阳明腑腑之热蒸。 正虚邪轻,是谓菜鸟互啄,而正盛邪实,则为互相绞杀。正盛邪实,邪实则中风风不能泄,正盛伤寒寒不能闭,大青龙统正气之盛,以泻表寒之实。桂麻各半与大青龙的区别,可定为风寒双感之虚与风寒双感之实。(注;真武汤只是防误治之备用) 营卫互根,寒邪伤之,则有本气之虚实,又有寒邪之虚实,相抟而相搏,胜负之杂象,故成风寒之分途麻桂证,成营卫双感之虚各半证,成营卫双感之实大青龙证。大青龙正盛之后,就是小青龙正虚之水,五苓散之湿,茯苓甘草之风,也就是外寒与里虚之风湿水寒之杂象了。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11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中药,每种药用一句话概括最主要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