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中医临床上运用很广,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其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黄中空而浮,长于升散,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实证喘咳、水肿、麻疹不透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麻黄除了教科书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外,还有新的特殊用法,很多疾病通过麻黄为主药配伍后,收到良好效果。如腰椎病、颈性眩晕、皮肤瘙痒、尿潴留、荨麻疹、急性结膜炎等症。现将笔者应用体会概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1.腰椎病

张某,男,28岁,因长期搬重物用力不当而损伤腰部,遂感腰部疼痛,右大腿、小腿有牵掣痛。于年10月25日来诊,查腰部活动受限,第5腰椎右侧1寸处有明显压痛点。腰椎MRI示:腰4-5,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诊断:①腰椎间盘突出症;②脊上韧带损伤。遵用仲圣麻黄汤原方、原量、煮法、服法。处方:麻黄(另包)46g,桂枝31g,炙甘草16g,杏仁70个(约31g,用开水烫去皮尖),以水4碗(约mL),先煮麻黄,猛搅出漩涡,去上沫,减多半碗,入他药,煮取一满碗(约mL),去渣,分3次温服。每服后盖被取微似汗。敏感者,可感觉到有气流从腰痛处经过时如同解开绳结的感觉,腰痛即愈。

按语:本证为瘀血性腰痛,麻黄辛苦性温,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足太阳膀胱经行腰背部,麻黄有行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经脉通,痛得止。

2.颈性眩晕

李某,女,48岁,干部。患者反复头晕,颈背部酸痛3d。于年6月20日就诊。症见:头晕、恶心、颈背部酸痛、睡眠不安、纳差、舌淡苔白、脉浮紧。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最近1周逐渐加重。查体:颈部无肿,颈椎4-6棘突处压痛阳性(+),两侧颈肌及背部压痛阳性(+),颈部活动受限,向右侧旋转可出现头晕。颈椎MRI示:颈椎4-6椎体有骨赘形成。病机分析:人到中年,血气渐亏,阳气渐衰,督脉空虚,阳气不用,卫气不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首犯太阳膀胱经,壅滞风府,导致太阳经输不利,营卫不和。治以祛风散寒,补益气血。方用麻黄汤加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物组成:生麻黄12g,桂枝15g,杏仁12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5g,羌活20g,白芍20g,鹿角胶(烊化)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1剂后,诸症减轻。3剂后,疾病痊愈。

按语:颈椎退变性眩晕主要原因是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时受到外邪侵袭引起椎动脉血管痉挛或受炎症组织挤压而发生头部供血不足。因麻黄中含麻黄碱,能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故能治疗颈性眩晕。

3.皮肤瘙痒

吴某,女,68岁,因全身瘙痒0.5d余,于年8月14日来院就诊,查皮肤干皱,散在抓瘙痒痕迹,偶见血痂,余无异常,舌红苔薄白,脉浮弦,自述0.5d前曾患感冒,以后即觉身痒,屡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病机为表邪久郁肌肤,不得宣泄,治宜轻解表邪,祛风止痒。方药组成:麻黄3g,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白鲜皮20g,蝉衣6克,鲜浮萍30g,甘草6g。服上方2剂后,药后身热,微微汗出,0.5a痒疾尽愈。

按语:笔者从《伤寒论·太阳病》第23条仲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的论述中得到启示。麻黄之所以能止痒,在于痒之一疾,多为人体感受风、寒、湿、热、毒等病邪郁于肌肤腠理,宣泄不及或宣泄无处所至。凡遇痒疾不论外感、内伤或是皮肤病,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入麻黄一味,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的确有抗过敏的作用。

4.尿潴留

李某,男,30岁,年2月10日就诊。患者因淋雨全身湿透,后突然畏寒高热,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畅,小腹胀急,疼痛拒按,痛苦面容,脉浮,舌苔薄白。此属风寒犯肺,肺气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15g,桂枝9g,杏仁9g,牛膝30g,葱白3茎,水煎温服。1剂尽而小便通畅。因“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按语:本证为风寒闭肺,上窍闭塞,致下窍不通,小便点滴不行。治以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闸而开支流,此谓“提壶揭盖”之法也。

5.荨麻疹

黄某,男,35岁,3d前清晨冒寒跑步,突然身痒,前后身及两上肢,遍起斑块,高出皮肤,颜色不红,时抓时起,时起时消,年12月20日遂至某院就诊。西医诊断为荨麻疹。予以扑尔敏及注射钙剂,均无效。1周后来至某院中医科求治,症见全身痒,上半身出现淡红色斑块高出皮肤,颜色不红,时抓时起,时起时消,肢冷,脉迟等,中医诊断为瘾疹。遂用麻黄汤原方。共服2剂,块消痒止,后未复发。

按语:麻黄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可抑制嗜酸细胞组胺类致敏物质。本证因感寒令卫闭营郁,见隐疹身痒,肢冷,脉沉发散之,邪去则疹消。

6.急性结膜炎

杨某,女,45岁,年4月1日来诊。于3d前突患“急性结膜炎”遂来诊治,症见双目红赤而黯,微痒不灼痛,脸浮而苍,恶寒发热较轻,口不渴,头昏头胀,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缓而滑。病机属风寒客于太阳,目系之候,治以发散风寒,方用麻黄汤加味:生麻黄12g,桂枝35g,炙甘草6g,杏仁12g,细辛12g,石韦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后,目赤大大减轻,其余诸症亦随之而减,再服2剂后,疾病痊愈。

按语:笔者认为,暴发赤眼,热证为多,而本案口不渴,二便正常,舌苔滑,脉缓滑,微有寒热,乃风寒客于太阳经脉之候。《灵枢·经脉别论》云:“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颊,至目锐毗。”“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眺。”风寒上客,循经结聚于目,发为本病。用麻黄汤以散风寒之邪,经脉邪去,眼疾自愈。

麻黄除了教科书上的临床应用范围外,还有新的特殊用法,经查阅文献发现,尤其是麻黄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的病例少有刊登。因此,在临床上应不断总结经验,善于思考,勇于尝试,不断发掘传统中药的新用途,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文来源:《中医学报》年3月1日第3期,作者:和永生。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最便宜的医院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