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之麻黄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经、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解表药主要治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由于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放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断,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人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扬,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及肺虚喘者均当慎用。 l郝大夫以医会友,医治有缘人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2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视点麻黄梁镇张虎沟村林下养殖
- 下一篇文章: 好消息江南温泉次卡特价月,相逢繁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