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歌的正确打开方式,原来可以如此有趣
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为现存最早的方书。再到之后西汉中期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方剂一学早已流传千年,连接了本草与传统医术,有执简驭繁、事半功倍之效。 于今而言,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方剂学的同学们是不是天天早起背方歌呢? 其实,细细品味那些方歌,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一起随小枢进入有趣的方歌世界吧~ 道枢曰: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此乃中国古代的四神兽,而我们的药方中,也有以此命名的呢。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 青龙这一动物象征在古代,多用于治水,小青龙汤一名也恰好比喻了此方主治证多为素有水饮之人。 本方为治外寒内饮之咳喘的常用方。现代常运营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等证属外寒里饮者。 白虎汤 《伤寒论》 白虎汤用石膏煨,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燥烦热渴舌生苔。 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 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大汗出,烦渴喜热饮,脉洪大有力。 本方为治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代表方。现代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等证属气分热盛证。 真武汤(玄武) 《伤寒论》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甘草、附子 温阳利水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头晕目眩,心下悸,或浮肿等。 玄武,在古代也为镇水的神兽,故以此命名也可比喻此方可用于治水。 本方为治阳虚水泛之基础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证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越鞠丸 《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越:发越,鞠:弯曲,郁也。因此比喻本方能发越郁结之气。 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行气解郁 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饮食不消;或见女子月经不调,经来作痛等。 本方为治疗“六郁”的代表方。现代常用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及痛经等证属“六郁”者。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失笑灵脂蒲黄共,等量为散酽醋冲。 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服用此方后,瘀痛可减,服方之人可因疼痛减轻而不禁欣然失笑。这个方名也着实有趣呀! 五灵脂、蒲黄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少腹急痛等。 本方为治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现代常用于痛经、冠心病、高血脂症、宫外孕、慢性胃炎等证属瘀血停滞者。 华盖散 《博济方》 麻黄、杏仁、甘草、紫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 用于素体痰多,风寒袭肺证。 华盖是君主古代出行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则处于心脏两边的肺即为像华盖一样保护心。 用此命名也自然体现了此方有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个功效。 更衣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朱砂、芦荟 肝火上炎,肠热便秘,目赤易怒 古人重礼节,重衣冠。因此每每如厕时都会更衣,避免沾染污秽之气。 用此名称也形象地体现了服用此方便须如厕更衣,有润肠通便,可治便秘之效。 考“方剂”之义。“方”既有医方、药方的含义,又有规矩、规定的意义。“剂”,古文通“齐”,有整齐、整合、排列之义,“剂”还有调配调和之意。 朗朗上口的方歌简述组成与功效,有趣生动的方歌名也着实让人回味无穷吧。 不多说,小枢先去背几首方歌啦。期待你来跟小枢分享更有趣的方歌名呀! 猜你喜欢 微闻 学校这周都发生了什么 药食同源 颜高味美的滋补甜点:玉乌凉果 秋意正浓,阳光正好,湖中大的木芙蓉美如画 湖中大HNCTCM 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梁冬我为什么确信大部分的病很难被根治,
- 下一篇文章: 你不知道的武汉各大医院自制的良心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