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季,气候比较炎热,经常能够看到各地高温的报道,也能够见到中暑的报道。中暑和高热、高湿、无风环境密切相关。在温病学派,对于暑温论述的也非常精详。

在如此炎热环境下,人们都会贪凉饮冷,阴凉避暑,炎热环境下人体腠理毛窍是开泄的,大汗淋漓的时候,然后遇到空调冷风,就容易造成一个相对寒冷邪气的入侵,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反而外感风寒多见。也就是经方的太阳病,在温病学派称之为阴暑。

阴暑用香薷饮,香薷、厚朴、扁豆花,其中香薷也是辛温发汗,只不过比麻黄力量偏弱一些,所以古人说香薷是夏月麻黄。

夏月不用麻黄、冬月不用石膏,这句话也是辨证来看的,都不是绝对的,在夏季的时候反而比冬季的时候,太阳病更为多见。

还记得最早在年什刹海附近听冯老讲课的时候,冯老提到夏季小青龙汤证反而更为常见,正是这句话引领我入门,激发了跟随冯老学习经方的兴趣。

六经辨证,是通过症状入手,经方治病并不是看感受了什么邪气,而是看正邪交争的症状,反应于哪一个经。临床当中也并不去辨感受是风寒邪气还是风热邪气,只要表现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证候为特征的,就是太阳病。

有是证用是方,在夏季的时候,虽然气候炎热,但临床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辨证治疗。如有麻黄证,自然放心去用就行,当然要除外一些兼夹证,比如有没有夹湿?有没有阳明内热情况的存在?

一句话,夏季的时候麻黄证很常见、麻黄汤、麻黄加术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都是常见症状。原因是夏季人体腠理毛窍疏松开泄,由于空调等因素导致的相对寒邪的入侵,所以即使在炎热暑季,除了常见的暑温,阴暑的麻黄证也不少见。当然是否是麻黄证,是否需要用麻黄,还是需要辨证的。

胡希恕先生明确指出,经方是根据症状反应辨证,即根据人患病后,正邪相争出现的症状,而不是根据致病因素辨证。对经方的论治是通治,即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不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皆是根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做到方证对应治愈疾病,而不是辨病论治、专病专方治疗。

因此,再次推荐冯老语重心长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再次重温经方辨治理念。点击阅读需要反复理解的一篇文章——胡希恕提出原因疗法

作者:马家驹

胡希恕经方医学

陪你坚持学习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