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因素对中药资源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供应者。除了少数寄生、水生植物外,大多中药植物均生长在土壤中。它由液体、气体、固体三部分组成,按质地将其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沙土通气透水性能好、土温变化快,但保水、保肥能力差,有些中药植物适合在沙土上生长,如珊瑚菜、甘草、麻黄等。黏土土壤结构致密、耕作阻力大、通气透水能力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在黏土上种植的中药植物较少,如泽泻等。壤土是最优良的土质,其性质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土质疏松、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又较强,适宜种植的中药植物种类较多,特别是根和根茎类中药材适宜在此土壤上种植,如地黄、当归、丹参、黄连等。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自然肥力是土壤原有的肥力;人为肥力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之上,通过耕作、施肥、改良、种植等措施人为创造出来的肥力;两者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称为土壤的有效肥力。中药植物产量的高低与土壤的有效肥力密切相关,需要根据中药植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地调整中药植物与土壤的关系,通过相应的耕作改土、灌溉施肥及调整种植方式等,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产目的。 土壤水分是植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人参根增重快,生长健壮,药材产量高、质量好;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下时,人参根生长缓慢,并有烧须现象发生;土壤过湿(相对含水量%)则烂根现象严重。细辛适宜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砂仁开花要求土壤含水量为22%~25%。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等有很大影响。中药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适宜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但也有比较耐酸的植物,如荞麦、肉桂、黄连、槟榔等,而有些中药植物则比较耐碱,如红花、甘草、枸杞、土荆芥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3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农田,1种杂草不起眼,被称为木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